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近骈文(一)何谓骈文

(2012-10-02 23:17:45)
标签:

骈文

俪体

华文

杂谈

分类: 诗言志歌缘情与人生

提要:1、骈文名称来由;2、骈、俪之释义;3、骈文的特色。

一、骈文名称来由:

自周以下,直至盛唐,本无“骈文”一说,只是古文中偏重于对偶句式,长于用典,其同“荀子”《劝学》一样。其后,至东汉末年强调格式,发展至齐梁(即南北朝)时代,竟至过于追求形式、华丽词而渐渐背离教化实用的立场,遭反对者诟病。有唐代韩愈柳宗元等,大声疾呼,主张文章用以载道,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以为文章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将自东汉以后,趋于形式的美化和词藻的华丽文章直接冠以“骈文”者,源于后唐诗人温庭筠。

二、骈、俪之释义: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四六文、骈偶、俪偶、偶语、俳语(日本俳句之滥觞)、四六句、贵族文学、庙堂文学等等,不一而足。后人一般谓之:骈文、或骈体文、或骈俪文。

骈(pián指(1 两马并驾一车:驰。(2) 两物并列,成双的,对偶的。

俪(,儷。这里有必要附上繁写体,以理解其中之妙趣)

1)俪:耦也。相称,对仗,对偶之意。如:文以耦俪为主;骈俪(文章的对偶句法);俪巧(对偶精巧);俪句(对偶的句子)

2)伉俪:夫妻。3)俪影:夫妇二人的身影;称人夫妇之合影。

三、骈文的特色:

    小学生都知道,文章的排比句能为文章增色,对偶句更能吸引眼球。而骈文,则使这一修辞手法应用到了极致。昔人云:“骈文之成,先之以调整句度,是曰裁对;继之以铺张典故,是曰隶事;进之以渲染色泽,是曰敷藻;终之以协谐音律,是曰调声道出了骈文的特色——全篇文章大部分由对偶构成,除少数散句外,都可以分为上下联,字数、词性和结构几乎完全相同,行文流畅。(余一直以为)骈文“形式赏心悦目,音律抑扬顿挫,典故画龙点睛,词藻美轮美奂"。

    概括性说来,骈文的特征,有:一多用对偶句,二以四六字为基本,三力图音调的和谐,四多用典故,五力求文辞的华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