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十六浦”考略4范仲淹的治水成果

(2025-10-28 07:42:49)
标签:

文化

三十六浦

范仲淹治水成果

分类: 学术争鸣

“三十六浦”考略4

——兼轮范仲淹治水思想

张长霖

 

(本文发表于2025年《传统文化研究》)

三、“三十六浦”历史上有什么影响?2

但是,对于范仲淹的治水主张,朝廷有很多质疑、甚至是反对的声音,被宰相吕夷简以“沙因潮至,数年复塞,重劳民力,大费军食”为由阻挠。

范仲淹不得不第二次详细陈述具体治水策略和江南水田利害关系。 “昨开五河,泄去积水。今岁和平,秋望七八,积而未去者,犹有二三,未能播殖。复请赠理数道以分其流,使不停壅,纵遇大水,其去必速,而未来岁之患矣。”

在这份上疏中,范仲淹驳斥了人们对太湖治理问题的非议。

针对“沙因潮至,数年复塞”,他提出“新导之河必设闸”,用闸来调控泥沙淤积的问题;

针对“重劳民力”“大费军食”,他提出如果维持现状,太湖地区就没有抵御洪水的能力,农业生产时时面临着威胁,如果疏浚成功,则可以化解危机,令庄稼有收,百姓免于冻馁流离。

范仲淹的治水主张最终还是获得朝廷首肯,朝廷命他主持苏州地区的水利建设。于是,范仲淹以工代赈,每日给粮五升,招募饥民兴修水利,“部役开决积水”。这年八月,水利工程还在进行中,朝廷突然下旨要把范仲淹贬到明州(今浙江宁波)任职。范仲淹无奈,只好放下手头的水利工作,准备去明州赴任。这时,一位转运使看不过去了,马上上疏朝廷,认为范仲淹“治水有绪”,请求朝廷将范仲淹留在苏州,继续担任吴淞江支流东北各港浦的疏浚治理工作。这道奏折帮了范仲淹,朝廷撤回任命,范仲淹留任苏州,把水利工程完成。因此,虽然有波折,但范仲淹还是亲手完成了此项疏浚吴淞江入海、入江诸港浦的水利工程。

范仲淹治水,取得显著成就,垂范后世。

范仲淹研究了五代吴越国的成功的水利建设经验,结合自己的治水实践,范仲淹对吴淞江流域的水利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修围、浚河、置闸”的“三合一”治水理念。

首先是“浚河”。

范认为应结合水流的实际状况而疏浚排水,方能趋利避害。“水之为物,蓄而停之,何为而不害?决而流之,何为而不利?”范公在巡视灾情后指出:“惟松江退落,漫流始下,或一岁大水,久而未耗,来年暑雨,复为沴(意:灾害)焉。”只可惜,此时吴淞江的泄水功能也在退化。为此,积极组织灾民“浚白茆、福山、黄泗、许浦、奚浦、三丈浦及茜泾、下张、七丫,以疏导诸邑之水,使东南入于松江,东北入扬子江与海”。经过这次疏浚,“纵遇大水,其去必速,而无来岁之患矣”,水患灾害由此减轻。

其次是“置闸”。

疏浚河道,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河道壅塞的问题,新开的河道,随时都面临泥沙淤积的风险。范仲淹主张每疏浚一条通江河道,都必须同时置闸。平日放下水闸,防备潮水侵袭,泥沙淤积;每年春天清理水闸外河道的泥沙,保持河道畅通。遇到干旱就开闸引江水之利,涝时则关闸杜绝洪水之害。“又于福山置闸,依山麓为固。旧址今尚存,人名曰‘范公闸’”。这种在通江河道置闸的方法被延承下来,并在元朝得到推广。

最后是“修围”。

围田是一种在低洼地的四周筑堤来防止外水自由流入田地,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海周边沿岸。苏州大部分土地的地面高程都在4米(吴淞标高)以下,古代称之为“沼泽之地”。“浚河”仅能防洪,只有“修围”才能抗拒旱涝灾害,确保粮食生产稳定。范公十分看重围田的效用,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极力推崇道:“江南旧有围田,每一围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涝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 浙西(五代吴越国时期苏州地区行政上属于浙西地区)地卑,常苦水沴,虽有沟河可以通海,惟时开导则潮泥不得而堙之;虽有隄塘可以御患,惟时修固则无摧坏。”范公的主张得到了朝廷的肯定与重视,诏令两浙等地整修围田,并且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得到推广。

但范仲淹没有机会了,朝廷在他完成上述水利工程后,就调他去做别的官了,“范公尝经度之,未遑兴作。”从此,他就再也没有负责主持过水利建设。虽然他以后再无机会实践自己的治水主张,但是,他的治水理念却成为了宋代以后历代有心治理吴淞江流域水旱灾害的专家学者、重臣和地方官员们都奉之惟谨的不二圭臬。

我认为,范仲淹的全流域治水的思路,和他的“修围、浚河、置闸”的“三合一”的具体措施,就是“三十六浦”形成的具体过程。他的“五大河”也称“五大浦”是“茜泾、下张、七丫(按:即“七鸦”)、白茆、浒浦”,都是“三十六浦”的骨干河道,至今尚存。所以,我认为郏亶所说的“古人”其实就是早他五十年的范仲淹。

“三十六浦”考略4范仲淹的治水成果
太仓弇山园狹亶墓,下同。
“三十六浦”考略4范仲淹的治水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