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馆附录:三山会馆2(山塘街,或误传)——苏州的会馆公所及其遗存之附文

标签:
文化苏州的会馆公所三山会馆山塘街质疑 |
分类: 苏州夜话 |
会馆附录:三山会馆2(山塘街,或误传)
——苏州的会馆公所及其遗存之附文
我楚狂人
三山会馆(山塘街,本文整理网上资料,并质疑)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山塘街594号。
始建时间: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
保护状况: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较好。
苏州三山会馆(山塘街),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由福建旅苏商人集资兴建。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它和早就存在的万年桥大街三山会馆是什么关系?万年桥大街的三山会馆是不是被太平军烧毁了?事实上没有这方面记录,根据我们儿时见到的情况,万年桥大街的三山会馆围墙完好,庭院依旧,不像是被烧毁过的。再参考嘉应会馆的情况,太平军没有在胥门大规模烧毁会馆。所以,建造山塘街三山会馆的时候,万年桥大街的三山会馆还是在正常运营的。那么,这是两支福建商人争夺地区性经营主导权,还是福建不同地区的商帮自立门户?这个没有确切资料可以证明。但是,后起的山塘街三山会馆,同样命名为三山会馆,这是明显的争正统的架势。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山塘街三山会馆坐北朝南,现存门厅、戏楼、大殿、后楼及左右厢房等建筑,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整体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具有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风格。
门厅面阔三间,进深六界,硬山顶,哺鸡脊。门厅两侧置有砖雕门楼,雕刻精美,题材丰富,有花卉、人物、动物等图案。
戏楼是山塘街三山会馆的建筑精华所在,为单檐歇山顶,戏台坐南朝北,平面呈凸字形,台面高出地面约0.8米。戏台藻井呈穹窿状,由数百块木板拼接而成,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图案,不仅造型美观,还具有声学效果,能使演员的演唱声音更加洪亮、清晰地传遍整个会馆。
山塘街三山会馆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十界,硬山顶,梁架结构为抬梁式,用材粗壮,气势恢宏。大殿内还保存着一些当年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如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的标语、旗帜等,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山塘街三山会馆是咸丰十年太平军大规模烧毁山塘街会馆之后,唯一在山塘街建造的会馆,此后没有受到重大破坏,是苏州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会馆建筑之一,其建筑风格融合了福建和苏州两地的特色,对于研究清代建筑艺术、江南地区的商业文化和移民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苏州山塘街三山会馆还有一个特别的历史意义,是上海以外仅存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遗址。
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夕,这里曾是上海工人纠察队第三中队驻地。起义胜利后,这里又成为上海总工会工人纠察队驻苏州办事处。
革命文化:作为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重要遗址,三山会馆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信息,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它见证了工人阶级为争取自由、民主而进行的英勇斗争,激励着后人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按:
我以为这些资料有误的怀疑点如下:
其一,建立山塘街三山会馆的时间,胥门三山会馆还在正常运作,另起炉灶的可能性不大。
其二,地点与汀州会馆移建地点重合,难道是合并?没有听说过。而汀州是福建长汀,是不是因为都是福建的,误传了?
其三,我发现上海第三次工人起义的相关资料与上海三山会馆的相关资料高度重合。我以为,这是检索软件出现了误判。事实上,苏州商会博物馆并没有相关展出内容。
所以,我认为这是把上海的三山会馆混为一谈了。网上这样的问题很多,如全晋会馆,网上很多资料多说在山塘街,有地址,有详细介绍,其实都是误传。所以,使用网上资料一定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