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太后缘3高太后2

标签:
文化苏轼太后缘高太后元祐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苏轼的太后缘3
——读苏札记附文三
我楚狂人
二、高太后推苏轼至高位1
宋英宗皇后高氏,与宋英宗同龄,也是同时四岁抱进宫为仁宗曹皇后抚养。所以,高后与英宗是青梅竹马。
宣仁圣烈皇后高氏(1032年8月24日—1093年9月26日),小字滔滔,亳州蒙城县(今安徽省蒙城县)人。宋英宗皇后、宋神宗之母,陈王高遵甫之女。
高氏出身名门。其曾祖是宋初名将高琼,母亲为北宋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姨母是仁宗曹皇后。她四岁时与仁宗养子赵曙(宋英宗)同时被抱养在宫中,被曹皇后视为己出。在仁宗与曹皇后共同主持下,嫁与赵曙(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册封为皇后。英宗去世后,宋神宗继承皇位,册封其为皇太后。神宗在位期间,她对熙宁变法持有不同意见,曾与曹太后一并向神宗历陈变法弊端。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去世,高氏扶立宋哲宗即位,得以垂帘听政。哲宗即位后,高氏被尊为太皇太后,以“以母改子”为号召,起用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等人,贬斥变法派,罢除新法,史称“元祐更化”。由此,引发了其后新旧两党之间的争斗。在处理宋夏关系上,坚持和谈,将王安石变法期间宋朝收取的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寨归还西夏。
高氏处事果断,富有政治经验,但为政独断,对哲宗过于严苛,又有意贬抑哲宗生母朱贵妃,这加深了她与哲宗之间的嫌隙。元祐八年(1093年)病死,谥号宣仁圣烈皇后,史称宣仁太后
宋英宗的四子四女俱为高滔滔所生,继位后后宫中除高滔滔以外也没有任何妃嫔。曹太后曾让心腹人悄悄给儿媳兼外甥女高皇后带话:“官家即位已久,今圣躬又痊平,岂得左右无一侍御者耶?”高皇后听了婆婆兼姨妈的话,很不高兴,回答说:“奏知娘娘,新妇始得嫁‘十三团练’耳,即不曾嫁他官家。”在治平三年(1066年)底,赵曙生病,大概是为了冲喜,高滔滔听从了曹太后的建议,给丈夫选了三位妃嫔。
高太后的弟弟高士林任内殿崇班很长时间,当时英宗打算升官,高皇后谢绝说:“世林能在朝做官,已经是过分的恩典了,怎么好援照前代推恩后族的惯例?”神宗时几次要为高氏家族修建豪华的宅第,高太后都不答应,最后由朝廷赏赐了一片空地,自己出钱建造了房屋,没用国库一文钱。
高太后的两个侄子高公绘、高公纪都该升观察使,但她坚持不允。哲宗一再请求,才升了一级。一次高公绘呈上一篇奏章,请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太妃和高太后的家族。高太后见奏召来公绘问道:“你文化水平不高,怎么能写出这样的奏章?”公绘说出了这是邢恕的主意并代为起草的,高太后不但不允所请还把邢恕逐出了朝廷。由于高太后廉洁自奉,处事公正,所以她垂帘听政期间,朝政比较清明,她因此也被称为女中尧舜。

高太后画像,图片均来自网络。

电视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