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闹元宵四元宵与汤圆——年俗之十四

(2025-02-11 07:42:44)
标签:

文化

年俗

闹元宵

汤圆

分类: 谈天说地

闹元宵四元宵与汤圆

——年俗之十四

我楚狂人

元宵,吃元宵。南方人叫做汤圆。那么,元宵与汤圆是不是同一种吃食呢?有人说是,至少南方人都以为汤圆就是元宵。而有人则以为不是,北方很多人都以为不是。

有人以为,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滚”元宵一般是将馅料和好后切成小块,蘸上水,在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也有滚了一圈糯米粉后蘸水,再继续在糯米面中滚),使其自然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因此要求馅料必须有较强的粘性,所以元宵的馅料大部分都是是芝麻、花生等含糖量很高的东西加糖制作,可以用机器滚大规模地生产。吃法有水煮、炸、蒸、烤、拔丝等。只能现做现吃,不能长期保存(放久了会裂开,冷藏也是一样)。

而汤圆是“包”的。揉好的糯米粉,搓成团,然后做成一个“窝”,填入馅料,捏紧封口,现包现下开水锅,慢煮,待汤圆浮起基本上就熟了。其馅料有甜味咸味之分,甜味主要有豆沙、玫瑰、芝麻等,咸味主要就是鲜肉。为了区别甜咸,可以在包汤圆的收口处区别,一种可以是浑圆的,一种可以拉出一个小尖。

说起来,似乎汤圆的历史传承更悠久。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末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但是这一说也是汤圆。

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都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中国人总是把家看得很重,这就是中国人有春运,那就是奔忙了一年的人们对家的奔赴。因为那里有团圆,有汤圆。台湾人的民谣“小二哥的汤圆圆又圆”。何尝不是对故乡的思念!

大年十四,继续拜年,愿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闹元宵四元宵与汤圆——年俗之十四

闹元宵四元宵与汤圆——年俗之十四

闹元宵四元宵与汤圆——年俗之十四

闹元宵四元宵与汤圆——年俗之十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