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佛印1——读苏札记之七

标签:
文化苏轼佛印核舟记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苏轼与佛印1
——读苏札记之七
我楚狂人
初中里第一次读到明人魏学洢的小品《核舟记》,原文节选如下;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读此文,除了惊叹于王叔文的惊人技艺,还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佛印和鲁直黄庭坚就是苏轼最好的朋友。
佛印即释了元,释了元(1032—1098),北宋高僧、诗人,字觉老,号佛印,俗姓林,饶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市)人。幼年好佛,10多岁出家。历任江州承天寺,庐山开先、归宗二寺及润州金山、焦山二寺等寺上坐、住持。他天资优异,博通内外,工书能诗,尤善言辩。
先后历住承天寺、斗方寺、开先寺、归宗寺、金山寺、焦山寺及江西大仰山等知名古刹四十余年,曾四度住南康云居山,接纳四方云衲。他曾整编白莲社流派,担任青松社社主。宋神宗曾敕赐金钵,以旌其德。佛印门下著名弟子有义天、德延、净悟等。
元符元年(1098年)1月4日佛印示寂,享年67岁,朝廷赐号“佛印禅师”。
元丰年间(1078—1085)主润州金山龙游禅寺时,与苏轼、黄庭坚等交游甚密。苏轼告老归隐宜兴后,常来金山。曾为了元写《楞伽经》,了元建造妙高台、楞伽室作纪念。了元善于说法,主张各人应自己思考,不能“稗贩”他人。
佛印是一个释道儒三家兼通的高僧,这符合宋代“三教融合”的主流思想,从宋代备受尊崇的陈抟、邵雍、周敦颐开始就一直在努力着“三教融合”,所以佛印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当时的主流思想。佛印诗歌酒肉和尚,每日无肉不欢。据说苏轼创名菜“东坡肉”,就是为了款待佛印的。这符合禅宗的“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的观点。苏轼与佛印的很多交往多带着浓重的禅宗“打机锋”的色彩,也带着文人逗趣的风雅。传奇色彩太浓,叫人难辨真假。但是这是与佛印的交往,让东坡的文人风度淋漓尽致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