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与宁王案4唐寅赴南昌和逃离南昌

标签:
文化唐伯虎宁王案张灵逃离南昌 |
分类: 苏州夜话 |
唐寅与宁王案4
——话说唐伯虎之五
我楚狂人
三、唐寅赴南昌和逃离南昌
唐寅正德九年(1514年)秋,应宁王朱宸濠之聘到南昌。第二年正德十年(1515年),三月,唐寅装疯被宁王放还。满打满算也就是在南昌半年左右时间,但是足以成为宁王案的审查对象了。
1.唐寅接受邀请和沈周、文征明拒绝邀请
我在前文已经说到,宁王广邀吴中名士入赣,但是应邀的只有唐寅。为什么?
正德九年(1514年),唐寅45岁,他还有9年寿命,其实也已经算是他的晚年了。那一年,沈周已经去世5年,当然不能赴约。何况沈周一生不求功名,即使在世也不会赴约。祝允明,年长唐寅10岁,那一年55岁。他享年67岁。应该精力还可以。但是他拒绝了,应该是他的政治嗅觉要求规避风险。文征明与唐寅同年,而且是长寿者,享年当时罕见的九十高龄。但是他也拒绝了。文征明一生敦厚严谨,更没有涉险的经历。对这种反迹已露的藩王避之唯恐不速。所以,这些人物都没有应宁王之邀。
那么,对比这些人物的态度,唐寅的应邀反而有点反常。我前面已经说过,宁王的反迹已经表露,唐寅不可能没有觉察。所以,唐寅入赣的动机是很可疑的。唐寅以天下奇才自负,自以为科场案受到了天大的冤屈,他要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哪怕行险。所以她欣然前往了。他心里有没有一个姚广孝?只自有他自己知道。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唐寅与沈周、文征明不是同类人,唐寅一直是一个追求功名的人。这也许就是他和文征明闹翻的原因吧。知道从南昌逃回来,才与文征明重新修好。这一点上,苏州的民间传说完全说反了,唐伯虎从来不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自命清高,只是养望。
至于,为什么唐寅上了贼船又跳下贼船,我们后文说。
2.张灵陪同的原因
根据多种资料,张灵不在宁王的邀请名单上,但是他主动陪唐寅入赣了。为什么?弹词《梅花梦》是说张灵为了搭救绝世佳人崔莹,唐寅是为了帮助张灵才应宁王之邀的。我已经说过,这是站不住脚的说法。因为宁王根本没有权力在苏州选秀女的。
张灵与唐寅是邻居,有半师半徒情谊。张灵与唐寅一样,有狂生的名头。只有这样的解释,张灵就是本着与唐寅一样的心思,就是去冒险的。
就这样,一对冒险家,入南昌了。
3.装疯逃离
但是,为什么明明就是来冒险的,却又退却了,逃离了?
唐寅有《诗赠宁王》一诗似乎可以告诉我们些东西。
诗赠宁王
明·唐寅
信口吟成四韵诗,自家计较说和谁?白头也好簪花朵,明月难将照酒厄。
得一日闲无量福,作千年调笑人痴;是非满日纷纷事,问我如何总不知?
我见到很多所谓“赏析”都泛泛而谈,大谈唐寅洒脱的人生态度,却丢弃了作品的写作背景。我们看原作,前半首说自己知音难觅。只能诗酒风流。似乎很洒脱,其实很无奈。后半首就有点牢骚了,说自己始终只是一个闲人,不问是非。实际上说明唐寅始终没有进入宁王的核心圈,他不满。但是正因为站在圈子外,他的观察也就更加客观些。
唐寅在南昌半年时间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唐寅看到了宁王的明目张胆筹划造反,丝毫不加掩饰。看到了宁王部下没有能人,只有狂妄之辈。看到了宁王种种倒行逆施,弄得天怨人怒。也就是说,唐寅看到了宁王必不能成功。于是聪明如唐寅就及时跳下贼船了。不惜装疯,不惜作践自己。装疯是不是张灵设计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成功逃离了。
唐寅终究还是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