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苏州及周边地区的抗清活动10魏耕钱缵曾祁班孙
(2024-07-16 07:09:01)
标签:
文化清初三大案通海案人物魏耕等 |
分类: 苏州夜话 |
明朝末年苏州及周边地区的抗清活动10
——苏州人心目中的朱明王朝之十三
我楚狂人
三、明亡后的抗清情绪及清王朝的疯狂镇压2
1.清初江南三大案2
其一,通海案。2
严格地讲,通海案的前半段的金坛的事情确实是一帮贪官酷吏制造出来的冤案,而后半段浙江的案件并非完全捕风捉影,魏耕等人确实在进行着反清的地下活动。下面把有关的著名人物叙述一下。
通海案中牵涉的著名人物有:
魏耕(1614年5月14日—1662年7月15日)原名璧,又名时珩,字楚白,浙江慈溪人。明亡后,改名耕,又名甦,字野夫,号雪窦,又号白衣山人。曾联络抗清志士,秘密图谋恢复大业,最终因“通海案”而被害。工诗,古体学李白奔放豪迈;近体学杜甫苍凉悲壮,在明末清初诗坛独树一帜,为屈大均所赏,有《息贤堂前后集》及《雪翁诗集》。
钱缵曾(?-1662年),字允武。归安人。明末诸生,与魏耕为密友。明亡后隐居苕溪,闭户为诗。清廷追捕魏耕时,缵曾以重金赂贿官吏,魏耕才大难不死。顺治年间和魏耕、朱士稚、祁班孙、陈三岛等人在山阴一带从事抗清活动,联络地点在祁班孙家中,诸人竞以气节相尚,“酒酣耳热,对座客大言,无少顾忌。”
顺治十八年夏原郑成功部将江阴僧人孔孟文被捕后告发钱缵曾通海事,钱十二月被捕下狱,钱缵曾入狱后,暗中写信,内嘱其妻,以幼子托付给杨越,事泄,杨越亦遭牵连。康熙元年(1662年)六月,与魏耕、潘廷聪等被凌迟于杭州,而祁班孙、杨越流放宁古塔。钱生前与魏耕、朱士稚合撰有《吴越诗选》二十二卷。
孔孟文告发魏耕通海实有其事,但是说钱缵曾通海却是并无实据,但是钱缵曾掩护魏耕逃亡并重金贿赂官吏帮魏耕脱身,则实有其事。魏耕牵连了钱缵曾,而钱缵曾又连累了杨越。
祁班孙(1632~1673)字奕喜,小字季郎,山阴(今属浙江绍兴)人。弘光朝南京巡按兵部尚书祁彪佳幼子,母商景兰,兄祁理孙。班孙次六,人称六公子。祁班孙颖悟绝伦,诗文清丽,不假雕饰,善剑术,多与反清人士有往来,康熙元年(1662)通海案结案,魏耕、钱瞻百、钱缵曾、潘廷聪等被杀于杭州,祁班孙、李兼汝、钱氏三兄弟等百余人受牵连戍宁古塔。祁五公子理孙鬻产赴京师,谋为弟脱罪,金尽而狱不解。班孙在宁古塔教优儿十六人,将江浙一带戏曲传至北地,杨越子杨大瓢《柳边纪略》曾记述:“康熙初,宁古塔张坦公有歌姬十人,李兼汝、祁奕喜教优儿十六人,后皆散。”班孙后遁归,为逃避清廷追捕,落发为僧,主持毗陵(江苏常州一带)马鞍寺,号咒明林大师,曾经到苏州虎丘举行法会,仍“喜议论古今,不谈佛法,每及先朝,则掩面哭”。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去世,时年4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