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与明王朝的应对5市场化经济

(2024-06-20 07:33:47)
标签:

文化

明代苏州

社会转型

市场化经济

分类: 苏州夜话

 

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与明王朝的应对5

——苏州人心目中的朱明王朝之十二

 

我楚狂人

一、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4

3.市场化经济运作

明代中后叶,苏州的专业市场出现并逐步成熟。如:

穿珠巷的玉器市场。根据上文我们已经知道,明代中后叶,苏州穿珠巷(现名专诸巷)已经形成玉器专业市场。这里不重复。

盛泽丝绸的丝绸市场。

盛泽丝绸业形成于明朝。据史料记载,从明嘉靖的1522年开市到如今2024年,盛泽绸市走过了500多年历程。

宋元之后,随着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皇室上流开始注意到这种江南特有的美丽织物,社会上层的青睐让江南的丝绸行业迅速地成长起来。苏缎和盛泽镇特有的丝绸“吴绫”从藏秀于家庭作坊的寻常布匹变成上流豪掷千金追捧的美丽珍宝。

到了明代中叶,苏州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丝绸之府”,盛泽镇也与苏州比肩,获得“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绸都美名。

苏州的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曾在他的著作《醒世恒言》中记录下当时盛泽绸市丝绸贸易的繁荣风貌:

“苏州府吴江县离城七十里,有个乡镇,地名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杼机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江南养蚕所在甚多,惟此镇处最盛。”

盛泽镇,东临大海,西濒太湖,南接杭州,北依苏州主城区,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地理上得天独厚。

盛泽镇周湖网密布、沃野平展,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有利于稻麦和蚕桑生长,典型的鱼米之乡。

明代苏州就选择了盛泽成为苏州丝绸业的最佳延伸点。盛泽丝绸繁荣至今。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级的高端纺织产业集群,中国纺织第一大企业、第一流设备、第一大交易市场、全国第一大面料生产基地全部聚集于此;江苏省内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也落户在镇上;

相门织机工人劳动力市场。冯梦龙的小说,李玉的《清忠谱》等戏剧,以及相关的地方史料,证明了明朝中后叶苏州相门已经形成了织机工人的劳动力市场。每天有数以千计的织机工人在这里等待就业机会。如果是个别机会,就当面接洽。如果成批招聘,就会有“荐头”负责谈判和召集人手。已经是很成熟的劳动力市场。

当然还有其他专业市场,这里略举数例。但是已经足以证明,苏州的市场经济在明朝中后叶已经初具雏形。

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与明王朝的应对5市场化经济
盛泽先蚕祠,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与明王朝的应对5市场化经济

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与明王朝的应对5市场化经济

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与明王朝的应对5市场化经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