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讨厌姚广孝1——苏州人心目中的朱明王朝之八

标签:
文化明朝苏州姚广孝人物简介 |
分类: 苏州夜话 |
苏州人讨厌姚广孝1
——苏州人心目中的朱明王朝之八
我楚狂人
姚广孝,明朝前期的苏州一代奇人,正史上的整体评价极高。但是苏州人对他却是颇有微词,个中奥妙,耐人寻味。
《明史·姚广孝传》原文如下:
姚广孝,长洲人,本医家子。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字斯道。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学。尝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见之曰:“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道衍大喜。
洪武中,诏通儒书僧试礼部。不受官,赐僧服还。高皇后崩,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其侪宗泐时为左善世,举道衍。燕王与语甚合,请以从。至北平,住持庆寿寺。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夺诸王。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乃进袁珙及卜者金忠。于是成祖意益决。
建文元年六月,燕府护卫百户倪谅上变。诏逮府中官属。都指挥张信输诚于成祖,成祖遂决策起兵。适大风雨至,檐瓦堕地,成祖色变。道衍曰:“祥也。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堕,将易黄也。”兵起,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名,号其众曰“靖难之师。”道衍辅世子居守。
成祖即帝位,授道衍僧录司左善世。帝在藩邸,所接皆武人,独道衍定策起兵。及帝转战山东、河北,在军三年,或旋或否,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永乐二年四月,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赠祖父如其官。帝与语,呼少师而不名。命蓄发,不肯。赐第及两宫人,皆不受。常居僧寺,冠带而朝,退仍缁衣。出振苏、湖。至长洲,以所赐金帛散宗族乡人。重修《太祖实录》,广孝为监修。又与解缙等纂修《永乐大典》。书成,帝褒美之。帝往来两都、出塞北征,广孝皆留辅太子于南京。五年四月,皇长孙出阁就学,广孝侍说书。
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道衍和尚见到燕王朱棣对他说:“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与大王戴。”此说流传甚广,但是我认为这是不可信的,因为时机不对,他们的交情也还没有建立。如果真有此话,姚广孝就不是智士,而是狂徒了。这是丑化。
姚广孝不但策划了燕王朱棣的造反夺嫡,而且建议定都北京,设计了北京城,主持编修永乐大典;郑和是姚广孝的弟子,他推动了郑和下西洋。可以说,姚广孝改变了中国历史,影响了明朝的历史格局,
但是功成名就的姚广孝回归故里似乎并不被接纳。姚广孝回乡探望姐姐,姐姐闭门不见。又去探访故友名儒王宾,而王宾也不肯见他,只叫家人传话给道衍和尚说:“和尚误矣,和尚误矣。”后来道衍和尚又去探望姐姐,反遭到姐姐责骂,称其不仅祸乱天下,还敢诋毁儒家圣贤,有这种弟弟实在是家门不幸。由于这些传说广泛流传,所以姚广孝在普通苏州人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妖僧”。与正史和主流评价反差极其强烈。这就成为一个值得瞩目的历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