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对苏州的奇重税收8市民运动
(2024-05-14 06:51:58)
标签:
文化明朝苏州奇重税收市民运动葛成 |
明朝对苏州的奇重税收8
——苏州人心目中的朱明王朝之七
我楚狂人
二、明代江南税收产生的矛盾5
3.社会撕裂与市民运动
上面我们主要涉及的高赋税政策下的老百姓的对策,即“投献”。下面再看看高赋税政策下对苏州市民的影响。
前文我们已经讲到洪武年间首设苏州织造司,加强对苏州丝绸业课税的问题。苏州的丝绸业在宋元以来已经高度发达,到元末明初已经是全国的丝绸业中心,拥有织机数万,从业人员十几万的庞大规模。苏州在宋代的“宋锦”已经享誉天下,文物记载,已经有大批“外贸”的活动。到明初,苏州已经初具“衣被天下”的架势。明朝弘治年间开始,苏州丝绸业向吴江延伸,形成了盛泽这个新的绸都。
与此同时,苏州的社会结构也相应产生变化,手工业者的行业公会逐渐形成,如周王庙弄的玉器公会;劳动力市场也相继形成,如相门的织机工人市场;行业互助和评议组织初步出现,如玄妙观的“茶会”。所有这些,我们都可以在冯梦龙的《三言》等文学作品中得到印证。一句话,苏州的市民意识已经觉醒。
苏州织造局(北局)的出现,出现了规模性经营,但是也从而带来了种种经济上的盘剥,这样,社会的撕裂感就加剧了。这就是苏州两次市民运动的根本原因。我们今天的人们多瞩目“五人义”事件,这是因为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广为流传的原因。其实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我们更应该重视“葛贤事件”。
葛成(1568-1630),苏州丝织工人(苏州昆山人氏)。明万历辛丑年二十九年(1601年),太监孙隆受派到苏州增税,私设税官,擅立关卡,勾结协助收税的地方官僚汤莘,利用劣绅黄建节、徐成等人垄断谋分。六月六日,黄建节踞守葑门,税一卖瓜者,该人入城时已税数瓜,出城时易米四升,又被税其一升。卖瓜者为此哭泣,则反被打。葛成等至此,看到这情形一声呼喊,路边的群众一拥而上,结果黄建节和另一名税官徐怡春被打得丧了性命。后来几天内,他召集机工到税官及其爪牙汤莘、丁元复等十几人家中,搜其不义之财而焚之,并欲捉拿孙隆,使孙隆吓得魂不附体,狼狈逃到杭州去。孙隆逃出苏州以后,朝廷下令捉拿参与闹事之人。葛成已挺身到苏州府衙门投案自首。入狱时,有万人哭泣相送,吴人敬若神明,尊称其为葛贤、葛将军。十年后,葛成63岁时被释放出狱,他因敬仰颜佩韦等五人为反腐护贤而献身之高义,自愿在山塘街筑庐而居为其守墓。传说葛成一贯爱打抱不平,救济穷人,像济公,民间称其是“喜神”,苏州东山庙,曾封他为“副城隍神”。当时有许多画家拜见葛成,忙不过来为其画像,百姓纷纷求得后将其肖像贴在家中,祈求家中平安无事。
葛成墓碑所刻;有吴葛贤之墓;为明末状元宰相东林党人文震孟所书。《吴·葛将军墓碑》为江南大儒陈继儒所撰。这两碑现都在苏州山塘街义风园内。昆曲《万民安》、《蕉扇记》曾演之。
请大家注意,葛成事件有几个很鲜明的特点。其一,这是突发事件,但是一呼百应,迅速成为重大的市民暴动,这说明当时的老百姓积怨已深,一个小火星就可以点燃熊熊烈火。其二,葛成一把蒲扇指挥若定,这就是“葛将军”这个称呼的由来。这说明,市民领袖已经诞生。其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根据当时人记载,和时候调查,整个事件尽管规模很大,但是对普通市民秋毫无犯。这说明,这样的市民运动已经完全不同于农民起义,手工业工人一登上历史舞台就显现了强大的自我管控意识,这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力量。打击目标十分集中,就是至集中针对税监和他的极少数爪牙。也就是很明显的就是一场抗击高赋税的市民斗争。这样显得有理有节,完全占领舆论的高点。
从上面几点可以看出,中国手工业工人在历史舞台的首次亮相,起点极高。而同时,苏州市民与太监集团宣告决裂。所以,后发的“五人义”事件,苏州市民绑上了东林党的战车,这在葛成事件已经有了伏笔。
总之,由于重赋税,加上各级官吏的乘机盘剥,苏州已经成为一个随时要爆发的火药桶,只需要一个小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