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春申君遗存8文化遗存之黄泗浦等
(2023-12-16 07:43:15)
标签:
文化苏州远古记忆春申君文化遗存黄泗浦等 |
分类: 苏州夜话 |
苏州的春申君遗存8
——苏州的远古记忆之三
我楚狂人
三、春申君的其他文化遗存
苏州及周边地名中的“黄”与“申”多于春申君有关,纪念其遗爱也。前面已经涉及上海的简称“申”和黄浦,也说到了申港浦,这里再略举数例。
黄桥
在今苏州市相城区中南部。1983年复为黄桥乡,1992年置镇。境内鱼塘密布,是全国著名的内塘养殖高产基地。产稻、小麦、油菜籽、水产品。有化工、日化、电子、电镀、纺织、机械、印刷等厂。珍珠项链、仿古铜器为传统工艺品。沪宁高速公路、苏黄公路经此。
黄埭
黄埭镇,古名春申埭,又名埭川、埭溪。今隶属苏州市相城区,主要景点为春申湖。
周赧王五十三年、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楚拜黄歇为相,封以淮北地,号春申君。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改封春申君于吴地。以土堰水筑成堰埭,名为春申埭,后称黄埭。
其实,黄埭与黄桥都是春申君治水的遗迹。
黄泗浦
黄泗浦因为是鉴真成功东渡的出发地而闻名于世。
据日本天平时代(710~794)的著名作家真人元开所撰《唐大和上东征传》,鉴真和尚在前五次东渡失败后,第六次东渡从苏州黄泗浦起航,终于获得成功。苏州黄泗浦就是位于今张家港东南部塘桥镇境内的黄泗浦。
晋唐时代,黄泗浦是一条南北向的直通江海的干河。它位于长江下游,紧靠出海口,亦即古代志书所称之“江尾海头”。至于它开凿于何时,名称从何而来,已很难查找到确切的史料依据。有人曾推测黄泗浦系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黄歇所开,或是。据史载,春申君黄歇黄歇在吴十一年,开凿河道,兴修水利,发展水运,政绩卓著,相传上海黄浦江和江阴黄田港、申港、君山等地名由来均与黄歇有关。难怪有人将黄泗浦说成是“黄歇浦”(见张静芬所著《中国古代的造船与航海》第16章)。若果真如此,则黄泗浦开凿距今至少已有2200多年了。
至于古黄泗浦的规模,唐代以前无记载。直至宋代始留下珍贵记录。北宋景祐二年(1035),范仲淹守苏州郡,曾亲临长江之滨,“督浚白茆、福山、黄泗、浒、奚五大浦”,以改变吴地之水“艰于入海”的困局(见康熙《常熟县志》卷六《水利》)。可见在唐宋时期,黄泗浦就是一条吴中引水入海的重要河道。熙宁年间,应天府户曹参军郏亶撰长篇奏章《吴中水利书》,其中多处提到黄泗浦,说“古人治水之迹,纵则有浦,横则有塘”,以“东取海潮、北引江水灌田”,“黄泗浦即是吴地60条港、浦之一”。
对黄泗浦记述得较为详细的则是南宋范成大。他纂修的《吴郡志》称,北宋宣和元年(1119),官居两浙提举常平的赵霖大规模兴修水利,疏浚一江、一港、四浦、五十八渎,此役自正月二十一日役夫兴工,至宣和二年八月初十竣工,历时一年零八个月。其中,疏浚的“四浦”之一便有黄泗浦。据记载,疏浚后的黄泗浦北通长江,南至湖口,“长七十里有畸,面阔八丈,底阔四丈八尺,深七尺,通役十二万六千九百余工”。与同时疏浚的长江要塞江阴黄田港相比,河面阔出1丈5尺,河底阔出1丈8尺,所费人工多出1倍,而疏浚长度则是在“一江、一港、四浦”中最长的,达70余里,其余江、港、浦皆不过二三十里(见《吴郡志》卷十九《水利》)。从以上记述可以想见,唐宋以前的黄泗浦就是直通长江、太湖的干河,担负着江南地区出江入海的重任。
那么,黄泗浦最北端的出海口又是什么样的呢?据专家考证,黄泗浦在隋唐时期就不是一个普通渡口,而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海港。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从黄泗浦启航,这是日本第十次遣唐使团的选择,而不是鉴真的选择。原因很简单,遣唐使团从日本渡海到达中国,就是先在黄泗浦登陆小憩,然后顺长江到扬州,再从陆路奔长安(见日本中村新太郎著《日中两千年》第八章《遣唐使》)。回日本时,遣唐使团循原路返回,先顺路到扬州拜访鉴真,邀请再次东渡,然后在黄泗浦等候鉴真一行。
黄泗浦成为古代海港,有其天然的地理条件。远古以来,黄泗浦以北乃江口海域,波涛万顷。到南北朝时期,始有胡逗洲、南布洲等数块沙洲浮出江面(见《南通县志》第106页,《张家港市土地志》第58页),这些沙洲成为南岸黄泗浦海港的天然屏障。(插图1.2.2、《张家港市土地志》第58页)当时的长江主航道就在黄泗浦与这些沙洲之间。正是这一天然的地理优势,造就了黄泗浦在隋唐时期逐步演变为海港的重要条件。
另外从旧志记载看,黄泗浦确实也是一个海港。《重修常昭合志》记载:“黄泗浦、奚浦并为出江大口。”(卷四《山川志》)。清康熙《常熟县志》记载:“黄泗浦在县西北,南通江阴,北入扬子江,设巡检司守其要害。”巡检司设巡检一员,弓兵一百名,还设置多座烽火墩,“亦循(宋代)建炎时遗制也”(见卷二《水》、卷十二《兵防》)。既然黄泗浦当时就是日本进出中国的口岸之一,鉴真从这里启航第六次东渡就不足为怪了。
黄田港
黄田港为锡澄运河的入江咽喉,潮汐涨落,水流涌急。 宋大观四年(1110)距港口一里许建闸,以拦蓄江潮,取名黄田闸。 明宣德年间,周忱围垦芙蓉湖,重建黄田港、蔡泾河水闸,锡澄运河正式形成。 明天顺年间(1457-1464),常州西北吕城堰坍塌,镇武段运河阻断,漕船改锡澄运河出江驶往瓜洲,成为贯通大江南北的漕运要道。
地方志以为,黄田港最早营建者为春申君。无锡地方志以为,太湖直接向北泄洪入江的工程自春申君始,黄田港就是其中重要工程。“黄”即春申君。
申江浦
申港,古名春申浦,今属江阴市,因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开凿申浦河而得名,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三让王位的躬耕之地,有孔子唯一手书的墓碑季扎“十字碑”闻名于世。(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