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春申君遗存4春申君治吴之兴修水利

标签:
文化苏州远古记忆春申君治吴治水 |
分类: 苏州夜话 |
苏州的春申君遗存4
——苏州的远古记忆之三
我楚狂人
一、春申君经营吴城4
2.春申君治吴2
其二、兴修水利
治吴必治水,这是历代治吴者的共识。下面是春申君无锡地区治水的一些记载:
治理芙蓉湖。芙蓉湖古代称射贵湖,又名无锡湖。水域辽阔,但湖底很浅,一遇水灾就漫向湖的四周。《吴地记》记载历史上曾发生大雨时芙蓉湖水漫长州县境的状况。黄歇封于江东时可能当时芙蓉湖的湖岸与沼泽都不清晰,为此春申君进行了治理。治理芙蓉湖首先是对湖岸进行了整治,“治以为陂”,在一定程度上拦堵了湖水漫溢。其次是开凿河道,导湖水注入太湖。先凿了一条语昭渎将水引至名为胥卑的大田,使大田得到湖水的灌溉;再在大田开凿一条河流,将湖水导入太湖。
开辟龙尾陵道。《越绝书》记述:“无锡西龙尾陵道者,春申君初到吴地所造也,属于无锡县,以奏北野胥主。”吴北野胥主者,吴王女胥主田也,去县八十里。“从这两段文字看,似乎这一条道路通向吴都,今苏州八十里的地域。但有些学者认为,龙尾陵通道只是惠山北侧至当时春申君所筑城池后称黄城,位于今惠山西舜柯山)短短的一段山道。
开凿申港和黄田港,申港在今申港内,黄田港在今江阴市区。旱时可以引江水灌溉农田,涝时又可排除积水,是重要的水利工程,对于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不小作用。同时有利于交通运输,后来,黄田港成了进入长江的一条重要水道,为长江南北交通枢纽之一。北宋时,黄田港中的商船“风樯如云”,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有这样的描写:“黄田港口水连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虾不论钱”。申港也成为北入长江的另一重要水道,它南通无锡,西通武进。
春申君在水利方面的举措,既防止水患,也有利农业生产。从春申君建造的仓库来看,可以想见当时的粮食生产是达到一定水平的。《越绝书》有这样的记述:“吴西仓,春申君所造。西仓名曰均输,东仓周一里零八步。”一座仓库,周长竟有一里八步,其面积相当可观。古代的仓主要指粮仓。这样的两座仓堆放的粮食当不在少数,由此并可以推测农业生产的状况。
此外,还有春申君疏浚了今上海黄浦江的传说,据说黄浦江因此得名。
春申君治吴十多年,经济繁荣。《越绝书》记述:“吴市者,春申君所造,阙两城以为市”。我国古代较早就出现集市。不过“日中为市”,是比较短暂的。后逐渐在城池中形成街市。吴市早就形成,《吴越春秋》有“伍子胥吹箫吴市”的记述。春申君则兴建了相当规模的“阙两城以为市”。商市的兴盛自然反映了当时吴地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有了相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