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代清流概说15宋代的清流误国之乌台诗案

(2023-09-03 07:16:58)
标签:

文化

清流

宋代

清流误国

乌台诗案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宋代清流概说15

——说清流之四

 

我楚狂人

四、宋代的清流误国8

4.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乌台诗案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起真正的文字狱,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乌台诗案中上蹿下跳最起劲的李定、舒亶两位御史,这二人都是王安石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两人,加上首告者何正臣也就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起文字狱发起者载入史册。

当时台谏罗织罪名,株连多人,力主杀苏轼。但是朝臣多人救助,包括王安石。最后太皇太后仁宗皇后曹氏也出面干预:“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而杀之可乎?”苏轼幸免一死,贬官黄州,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此案告结。

乌台诗案是一起典型的宋代台谏制度失控的案件,台谏已经成为政治斗争的杀人武器。乌台诗案暴露了王安石的用人确实不重人品,大量投机分子利用变法不择手段打击异己。乌台诗案历来成为王安石变法的罪状之一。

宋代的台谏制度历史上多被美化,但是从乌台诗案看,宋代的台谏制度并没有那么美好。

宋代清流概说15宋代的清流误国之乌台诗案
苏轼像,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宋代清流概说15宋代的清流误国之乌台诗案

宋代清流概说15宋代的清流误国之乌台诗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