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隋唐中央政权与世族的斗争5科举制度的产生与人才争夺

(2023-08-16 07:12:27)
标签:

文化

清流

隋唐世族

科举制度

人才争夺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隋唐中央政权与世族的斗争5

——说清流之三

 

我楚狂人

三、科举制度的产生与人才争夺

山东世族,除了土地兼并等不利于战争创伤恢复的行为,还有因为长期形成的文化影响,把持了人才推举的主导权,这对唐帝国中央政权的威胁更大。于是,唐皇朝就下决心创设了科举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才选拔制度。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国的人才选拔制度,一直由国家主导。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影响深远。

现在有很多文章都以为我国的科举制度创自隋朝,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定说。但是签个阶段我在系统梳理我国的科举史的时候,我发现,这种广泛流传的说法并不是事实。隋朝开始了对人才选拔制度改革的探索,这是事实。但是这不是真正的科举制度。因为科举制度有几个基本特征,即“怀牒自投”,即人人都有报考权;定期考试,形成制度;分科取士。而这个几个基本特征,随带只有“分科取士”一项基本具备。隋朝还是需要世族推荐参加考试的,还没有形成定期考试等制度。所以,隋朝只是不完全和不够坚决的探索,真正的科举还是要从唐武德五年(622年)算起。

我在有关科举的研究文章中这样说过: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诏令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复,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提出了每年十月赴朝廷应试的定期,明确了州、县地方预试,即相当于后世乡试的办法,而且不必像隋代那样必须官府举荐。武德五年(622年)唐朝的诏书明确了士人可以投牒自应,下层寒士得不到举荐者亦听自举洁己登朝,无嫌自进自此正式确定了士人自举自进的制度。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诏令标志着以自应考试为特点的科举制度的诞生。

五代时王定保所著的《唐摭言》记述唐代科举制度一些轶事。据书中记载,有一次。唐太宗微服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 ,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的说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这句话就是说:天下的有为青年,都已进入了我的圈套了!李世民这一句话,道出了隋唐皇家推行科举制度的良苦用心,就是为了争夺人才。后世出现了这样的诗句: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说明了科举制度在人才争夺战中的成功。

后世的帝皇都读懂了李世民的这句话,这也是科举制度延续一千三百年的根本原因。

必须承认,科举制度是我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巨大成功,这对山东世族试一次致命的打击。从此,世族不能在凭借自己的势力地位把持人才的选拔权了。

隋唐中央政权与世族的斗争5科举制度的产生与人才争夺
唐太宗画像,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隋唐中央政权与世族的斗争5科举制度的产生与人才争夺

隋唐中央政权与世族的斗争5科举制度的产生与人才争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