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流溯源——说清流之小序

(2023-07-21 07:13:20)
标签:

文化

清流

出处

衍生意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清流溯源

——说清流之小序

我楚狂人

何谓清流?清流的本意就是清澈的河流。清澈的水源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文明的温床。我们人类的早期文明,无不是大河文明,中国的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外国的两河文明、尼罗河文明、恒河文明无不如是。

在我国古代,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首民歌有人称为《沧浪歌》,有人称为《孺子歌》,其实这两个称呼都没有确切依据,也许根本就没有名字,就是很纯粹的民歌。

有人考证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流传在汉北一代的民歌,孔子、孟子都提到它了。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孟子·离娄》) 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有人因为屈原《楚辞·渔父》有这样的一段: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就断定这是屈原的作品,事实上不是的。《论语》和《史记·楚世家》里都有记载,故其原出处不是《楚辞·渔父》,而是《楚辞·渔父》引用了。何况《楚辞·渔父》是不是屈原的作品还存疑,有人以为是宋玉的,我觉得作品风格更像是宋玉的。所以这是先秦时期广泛流传在民间的歌谣,作者已不可考。

不管怎么说,人们对清流的赞美由来已久。但是正因为这首歌已经赋予清流以人格的魅力,所以就有了后世清流的衍生意。

清流一词在东汉开始就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或贞洁德高的女子,还比喻政治清明时,例如:《后汉书·杨震传》:“臣伏惟陛下以边境未宁,躬自菲薄,宫殿垣屋倾倚,枝柱而已,无所兴造,欲令远近咸知政化之清流, 商邑 之翼翼也。

其译为:臣想陛下常常为边境战事未完需要大量钱物而忧心忡忡,因而自己生活异常俭朴,宫殿墙倾屋斜,仅用柱子来撑,并不进行修建,这样做是想让远近百姓都知道国家财政困难,皇帝带头实施政化清流,使老百姓学习效法皇帝的做法,节俭办事。

杨震是我国历史上清廉的标杆之一,他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言,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士大夫“慎独”的榜样。这就让清流更有了站在道德高地的势头。

东汉末年的清流代表人物太学生郭泰、贾彪和大臣李膺、陈蕃等人。他们联合起来批评朝政,暴露宦官集团的罪恶先后四次被杀戮、充军和禁锢的达七八百人,史称党锢之祸。这是清流一词正式被用于对政治人物的称呼,一直沿用于后世。

但是,到了明清,清流一词似乎有点变味。

明代被称为清流的东林党,虽自称清流,但其已背离宗旨,热衷党争,与齐党,楚党,浙党,宣党斗法不止。并借京察等名义互为倾轧。而清代的倭仁、翁同龢等自命清流,实际上没有起到过多少积极作用。清流已经走向末路。

但是,今天还有自命清流者,被人称为“大咖”。这些“大咖”的真实作用就叫人怀疑了。

所以,今天很有厘清“清流”的必要了。

清流溯源——说清流之小序

清流溯源——说清流之小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