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7,341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家尽枕河18第三横河的走向和桥

(2023-01-17 07:10:14)
标签:

文化

苏州老街巷

苏州内河

第三横河

走向和桥

分类: 苏州夜话

人家尽枕河18

——苏州老街巷之九

 

我楚狂人

二、苏州的横河及其主要支流7

(三)第三横河1

    第三横河现存部分与道前街伴行,所以现在很多人称

为道前河。至于十全河与道前河的关系,我下面还会说到。

1.走向

第三横河西起第一直河一路东行至望星桥南侧入第四直河。这一路穿行的桥有孙老桥、乐村桥、公和桥、吉利桥、福民桥、圆缘桥、志成桥、金狮桥、饮马桥、平桥、南仓桥、东小桥等,入第四直河。

孙老桥

孙老桥 第三横河上西起第一桥。南对吉庆街,北出道前街对剪金桥巷。古桥,名数易。唐刺史白居易建,称“白头桥”;宋知州孙冕重修,改称“孙老桥”;元总管道童再建,名“石岩桥”(石岩,道童自号);明代复称孙老桥。1980年定名“石岩桥”。宋梅挚有《过白头桥》诗:“白头桥奈白头何,旧德如存故老歌。不特舆梁起遗爱,大都才美服人多。”宋代桥南立有“孙君坊”,桥东北沿河有吴会、升羽、候春、茂苑、春波五亭并列。范成大有《泊舟吴会亭》诗。旧为石拱桥,1978年改建成钢筋水泥单跨梁桥。近年重修,花岗石桥栏,镌孙老桥。

人家尽枕河18第三横河的走向和桥
图片均来自网络

乐村桥

乐村桥 跨第三横河。南出西善长巷对乐村,北通道前街对旧苏松兵备道衙门大门。桥在乐村前,故名。1953年始建松木梁板桥,铁栏杆。1964年改建钢筋水泥梁单跨平桥。后改建,今为花岗石桥栏。

人家尽枕河18第三横河的走向和桥

公和桥

公和桥 跨第三横河。在乐村桥东,南出西善长巷,北出道前街。民国6年“道养市民公社”募建,聚公众之力以成桥,故名“公和桥”。1984年扩建改桥栏。条石板梁单跨平桥,条石梁由三块加宽至五块。人造石空腹桥栏,桥头望柱阴刻楷书填红桥名。石梁侧面正中阳刻隶书“公和桥”,其旁阴刻小字“同人公建”。

人家尽枕河18第三横河的走向和桥

吉利桥

吉利桥 跨第三横河。南堍连司前街,北出道前街正对养育巷。春秋时吴王织里所在,唐代犹名“织里桥”,宋代已以谐音化作“吉利桥”。亦有附会下邳张良、黄石公故事称为“失履桥”的。明嘉靖四年(1525)重建,民国19年又建,1953年拓建。1984年改造为钢筋水泥现浇板梁平桥,花岗石空腹漏花桥栏,桥头望柱阴刻行书填红桥名。

人家尽枕河18第三横河的走向和桥

福民桥

福民桥 跨第三横河东段南侧平行分支。北出长洲路,正对明清苏州府衙旧址大门,南出十全街。桥在官衙之前,以“造福黎民”、“为官之旨在福民”励志,故名福民桥。明洪武元年(1368)于此设苏州府署时始建。1983年改建为钢筋水泥板梁单跨平桥。花岗石实腹桥栏,阴刻填红行书桥名及“沧浪区城建局一九八三年改建”。

人家尽枕河18第三横河的走向和桥

缘圆桥

缘圆桥 近年四季商旅饭店自建,通东善长巷。

人家尽枕河18第三横河的走向和桥

志成桥

志成桥 跨第三横河。在府署桥东,南出东善长巷对牌楼弄,北出道前街。民国6年当地市民公社主持募建,桥名寓“集众志而成事”之意。1984年改造。条石板梁(四块)平桥。条石栏板上加铁栏杆。石梁侧面正中阳刻隶书“志成桥”,两旁阴刻小字“民国六年”、“道养市民公社募建”。

人家尽枕河18第三横河的走向和桥

金狮桥

金狮桥 跨第三横河。南连金狮河沿,北出道前街。抗战时期,金狮河沿东侧有日军据点,架设条石板梁平桥通道前街,宽4米,名“濑川桥”。原金狮巷西口有跨第二直河的金狮桥(亦名三板桥),1958年填河时拆去,桥名移于此桥。1985年重建钢筋水泥现浇梁平桥。人造石空腹桥栏,中央阴刻填红“金狮桥”。

人家尽枕河18第三横河的走向和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