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袁金华先生探讨中学语逻修教学——语文偶记之十八

(2022-09-30 07:08:42)
标签:

教育

语文

袁金华先生

语逻修教学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与袁金华先生探讨中学语逻修教学

——语文偶记之十八

我楚狂人

我参加了几次苏州语言学会的活动,不算是忠实会员。有一次参加苏州语言学会的活动,偶遇袁金华先生自南京来,当时袁先生的身份好像是省教科所的所长,我没有问。碰巧听课的时候与袁先生坐在一起,课间休息的时候闲聊,很自然就说到了中学的语逻修教学。

我说起这样的事:高中里我们常常把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当做是比喻的范例,来进行一次小结性的归纳。课后的练习就是这样安排的。但是问题来了。我们从初中开始一直对学生说,比喻是用浅显的比深奥的,具体的比抽象的,使之生动易懂。但是,《荷塘月色》中这个比喻则不然: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前半句好懂,这是写出了月光形同实质的浓。但是后半句的喻体实在不好懂,“梦”本来就不可捉摸,还要“笼着轻纱”,更是朦朦胧胧。

袁先生笑着问我,你怎么说?

我说,感觉朦朦胧胧就对了,作者写的就是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

我接着说,但是如果学生接着问,比喻不是为了让读者易懂吗?怎么这里反其道而行之,越比越难懂了?我该怎么说?

袁先生又问我,该怎么说?

我说,我该强词夺理。我该说,文学作品往往刻意求新,不能以常理度之。这个比喻是不是很新奇?但是,这显然是强词夺理,难以服人。

我的结论是,《荷塘月色》不适合作为比喻的小结性教材。何况如“亭亭的舞女的裙”“新出浴的美人”这样的比喻过于香艳,也不适合心志未坚的高中生。

所以,我们的语逻修教学也不能太刻板。如字词句教学,在初中收效不显著,但是我们可以在高中学习文言文语法的时候复习一轮。你会发现效果出奇的好。高中生学逻辑,往往搞不懂。别着急,反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学点逻辑,但是不要考。我们参加过成人教学的同行会发现,给成人讲逻辑基础,效果好得多。其实这些都与年龄段有关,年龄、阅历、心智的成熟度,与知识的接受能力密切相关,特别是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成长密切相关。

袁先生不语。

下一堂课的上课铃声响了,该去听课了。此后我也没有机会与袁先生在进行交谈。

 与袁金华先生探讨中学语逻修教学——语文偶记之十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