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运河与漕运3漕运的价值

(2022-07-06 07:19:22)
标签:

文化

江南运河

漕运

漕运的价值

分类: 学术争鸣

江南运河与漕运3

——话说江南运河之三

 

我楚狂人

三、江南运河的漕运意义

上文我从比较宏观的视角明确了江南运河在整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再从漕运本身的视角,看一看江南运河的价值所在。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用今天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而言。

漕运起源很早,秦始皇北征匈奴,曾自山东沿海一带运军粮抵于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一带)。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每年都将黄河流域所征粮食运往关中。联结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形成沟通南北的新的漕运通道,奠定了后世大运河的基础。

唐、宋、元、明、清历代均重视漕运,为此,疏通了南粮北调所需的网道,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运河浅梗,河运日益困难,随商品经济发展,漕运已非必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

上面就是我们的学术界认定的漕运的定义,简言之,就是长期以来的“南粮北调”。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长期以来是天下粮仓。我们前一文提到了常州的漕粮调运的一些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从隋唐开始,漕运发达,常州成为转运赋粮中心。开始时每年转运百数十万石,以后逐步增加到300万石,宋时最高达700万石,故常州有“自苏松至两浙七闽数十州往来南北两京,无不由此途出”的重要地理位置,是“贡赋必由之路”。

唐元和八年(813)常州刺史孟简为加强江南漕运,疏浚了孟渎(今孟河)于常州西北引长江水南接运河,以利漕运。

宋代,在常州专门设立了江浙、荆湖、广西、福建路都转运使司来承办漕运。南宋淳熙(1174-1189)年间,自宜兴北泾湖至常州疏治了荆溪(今南运河),而成漕运通渠,自此宜、溧一带的漕粮船皆由此而运。

明弘武二十六年(1393)常州府就粮米实征533515石,接近广西、云南两省征粮数的总和。明正统五年(1440)为解决常州漕米储存,在武进怀南乡运河南建西仓,储武进县漕米,在阳湖东直乡运河南建东仓,储阳湖县漕米。

在清代,常州仍是京师赋贡最重的地区之一。清雍正二年(1724)武进全县共有糟白粮船120多艘,停泊在西门城外永丰里大王庙一带,后泊延至白家桥一带,直到道光初年。到清朝后期,山东境内运河大部淤塞,漕粮无法从常州转运。常州这个中转逐步东移无锡。从此专以海运,常州与运河漕运的二千多年历史才告结束。

江南运河的漕运意义,难以估价。

江南运河与漕运3漕运的价值
大运河无锡段,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江南运河与漕运3漕运的价值

江南运河与漕运3漕运的价值

江南运河与漕运3漕运的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