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26苏州段名桥之枣市桥

(2022-06-18 06:53:30)
标签:

文化

江南运河

苏州段

名桥

枣市桥

分类: 学术争鸣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26

——江南运河之二

 

我楚狂人

三、江南运河苏州段11

7.江南运河与苏州名桥6

枣市桥

枣市桥,因在枣市街而得名,位于枣市街西段,跨胥江。民国年间,枣市桥这一段成为苏州最早的民族工业区,这里有苏州发电厂、民丰锅厂、祥生油厂等苏州早期著名的工厂。枣市桥桥形高大美观,是胥江上的一道风景线。

枣市桥始建于何时,已经难以考证,但是从其主要建材是花岗岩,而不是武康石,应该是宋代以后始建的。枣市桥是一座三孔石拱桥。在苏州市区,三孔石拱桥并不很多,如高大的怀胥桥、吴门桥、觅渡桥都是单孔,三孔的也就是枣市桥和山塘街的普济桥等少数几座了。

在民国年间以后,枣市桥一度很繁忙,因为桥北是工厂区,而桥南逐渐成为工人们简易住房的集中区,枣市桥就成了工人上下班的主要通道。解放初,桥南建造了苏州最早的工人新村,也就是胥江新村,这样,枣市桥的工人上下班的通道作用就越发明显了。随着自行车逐步普及,枣市桥的石级渐渐成为障碍,这个因素直接造成了石拱桥枣市桥被拆除,改建成平桥。印象中,枣市桥拆除的时间是在大跃进后文革前这段时间里,应该在我中学时代。记得当时枣市桥拆下来的石料都编号堆放在原桥侧,文革中就见不到了,有人说是搬到山塘普济桥边,用来修复普济桥了。此说不可信,因为普济桥没有这样大规模大修,不需要这么多旧石材。比较可靠的是移建成为护城河上的蟠龙桥。

蟠龙桥位于吴门桥东不远处护城河上,为三孔(9米+15米+9米)石拱桥,旁边两孔宽9米,中孔宽15米,桥面宽5米,拱顶底标高8.7米,视觉上感觉与原先的枣市桥规模差不多。在蟠龙桥的四周各设置一个河埠,从视觉上展宽了河道,也使边孔楹联、纤道等显露在视线之内,成为护城河旅游线的一道风景。因为盘门景区封闭了吴门桥,蟠龙桥替代了吴门桥,沟通护城河两岸。成为盘门景区的出城通道。

据曾经居住枣市街的苏州古琴家裴金宝先生回忆,枣市桥的桥联是两句老白话: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这或许与桥边的“牛王庙”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据记载枣市桥边曾经有很特别的“牛王庙”,据说是专门收养老病耕牛的场所。

明清两代,官府严禁私宰耕牛。对于那些丧失劳动力的老病耕牛,各地乡绅也以“仁人之心”捐资设立养牲局等慈善机构,让耕牛安度晚年。苏州专门收养老病耕牛的养牲局,即位于胥门外枣市桥的牛王庙,是清嘉庆十七年(1812)士绅韩是升所创建。咸丰十年(1860),牛王庙毁于太平军战火。

吴宝恕(1832-1890)是状元吴廷琛之孙,官至广东学政。他解职回到苏州,在光绪九年(1883),带头集资,重建枣市桥牛王庙,养牲局得以恢复。据记载,头门及大堂都是五开间,大堂供设牛王神位,两侧廊房十二间,后面牛栅六间,井井有条。首批入住的,有黄牛7头、水牯1头、乌羊2头。此后,养牲局还建设殡舍,寄存旅榇,以寄柩所得租金抵支牛饲料,并开办代赊棺木、施医给药等善举。吴宝恕去世后,其胞弟吴韶生接任养牲局董事。由于市场上对牛肉的需求以及利益的诱惑,使得屠户一次又一次地铤而走险。牛肉的供不应求,也直接拉升了牛价,导致农民无力购买耕牛,影响农业生产。为此,吴韶生具禀江苏按察使朱之榛再次出示严禁,其结果依旧是屡禁不止。

到了民国,政府照例严禁私宰耕牛。1916年,苏州警察厅厅长崔凤舞会同吴县知事孙锡祺拟定《禁止私运私宰耕牛办法》,经江苏巡按使齐耀琳批准,分发各级遵照执行。其中规定,老病耕牛须送至牛王庙养牲局留养,不准私宰售肉,妨碍卫生。这时候,养牲局已由吴韶生之子吴曾源接办,同时负责此事的还有潘志询等人。吴韶生与潘志询都是前清的举人老爷,在苏州地方上颇有名望,为求子孙平安多福,所以热衷慈善事业。牛王庙后的放牲园,除了收养牛、驴等老病的牲口,有时还会接纳一些长得奇怪的动物,比如有一头长着三只耳朵的猪,主人不敢吃,就送来放生,还要补贴给养牲局一年的猪饲料。

这是一段很特别的历史,记载了我们民族精神中很特殊的仁爱精神,而这段历史与枣市桥联系在一起。

很遗憾,枣市桥的资料匮缺,所有具体数据一无所知。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26苏州段名桥之枣市桥
枣市桥今貌,图片均来自网络。
江南运河各段概述26苏州段名桥之枣市桥
枣市桥老照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