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见震泽2宝塔街

(2022-06-08 07:29:10)
标签:

文化

震泽

宝塔街

分类: 姑苏风光

又见震泽2

 

我楚狂人

二、三访宝塔街

十年前,我们苏州传统文化研究会与吴江文联一起举办了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座谈会,午饭品尝到吴江的盛泽油豆腐,没想到油豆腐也可以这样好吃。塞满的是荠菜肉馅,吸满了鲜美的汁水,咬一口味道隽永。其实真正的美味就在这些最家常的菜品,奇珍异馐只是猎奇。

吴江文联的朋友说,震泽开始搞旅游了,饭后带我们去看看。初不以为意,我已经去过同里、甪直、周庄、锦溪(陈墓)、千灯、西塘、乌镇、南浔,基本上就是一个套路:几间老屋,几座老桥,满街红烧猪蹄。但是到了宝塔街我觉得不同了,这还是活着的古镇,镇民的生活依旧正常,没有进门的门票,没有满街的旅游商品,有数的几家小店,提供的是自己地产的商品,蚕丝被、黑豆干、凉糕、豆糕、锅巴——没有猪蹄。

千镇一蹄很可怕,尽管“首创”周庄叫做“万三蹄”,“后学”同里叫做“状元蹄”,反正就是猪蹄。真怀疑全世界的猪蹄都到了江南水乡。这种感觉,像极了我们逛文庙旧物市场,看见千摊一面的量产的“文物”,同样的尴尬。

那次吴江的朋友带我们去了师俭堂,去了慈云寺,去了禹迹桥。这些其实都是水乡小镇的常见项目,只是第一次注意到了頔塘,大运河的支道,忽然觉得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那次我的大学老师八十高龄的吴企明教授一起去了震泽,一起健步登上了慈云塔。第二年我就生病了。这一次全国重点文物慈云塔在大修,即使不大修我也没有力气登塔了。吴老师九十岁了,还能健步如飞吗?

后来,我又和家人去了一次震泽,还是师俭堂、慈云寺、禹迹桥。再后来,老友葛玮开车又去了一次震泽,还是师俭堂、慈云寺、禹迹桥。这似乎已经是固定旅游线,即使頔塘下塘我也是这一次第一次走。其实下塘的感觉不错,你可以更加充分体会小镇的慢生活。你高兴的话,完全可以在雨棚下捧着茶杯发一下午呆。傍晚你还可以在茶馆、小餐厅合一的人家叫一碗肉馄饨或者鳝丝面,馄饨的肉馅是店家自制的,鳝丝是自家划的。“吴头越尾”,饮食习惯还是有了些些浙江元素,如酱鸭,近乎文虎酱鸭的翻版,如粽子基本上是湖州粽子的风味,茶叶基本上主打安吉白茶。

頔塘的暮色别有风味。

师俭堂,十年前我的外甥忽然冒出一句妙语来:看了师俭堂,我知道前人是怎样摆阔的。摆阔,还说自己在“师俭”。这就是品位。

又见震泽2宝塔街
頔塘禹迹桥
又见震泽2宝塔街
宝塔街临河
又见震泽2宝塔街
頔塘文昌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