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5之阳澄湖、澄湖

标签:
文化苏州水名考略湖阳澄湖澄湖 |
分类: 苏州夜话 |
湖5
——苏州水名考略湖泊篇之一
我楚狂人
一、湖泊篇
(一)湖
9.阳澄湖
阳澄湖又名阳城湖,苏州城东北五公里,跨相城区、工业园区和昆山县。阳澄湖畔,东依上海,西临苏州,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皆傍区而过,与上海虹桥机场相距仅半小时车程。它拥有岸线9.67千米。南北长17千米,东西最大宽度8千米,面积117平方千米,蓄水量3.7亿立方米。阳澄湖总水面18万亩,太湖下游湖群之一,系古太湖的残留。
湖中纵列沙埂2条,将阳澄湖分为东、中、西3湖。东湖最大,水深1.7-2.5米;中湖和西湖,水深1.5-3.0米。
西纳元和塘来水,东出戚浦塘、杨林塘和济河注入长江,南出娄江与吴淞江、澄湖、淀泖湖群等相通。因此,独特的水域环境、地理位置以及水生环境,造就了阳澄湖大闸蟹有别于其他湖区大闸蟹的特质。
阳澄湖水产资源十分丰富,阳澄湖盛产七十种淡水产品,白鱼、鲢鱼、清水虾、大闸蟹为"湖中六宝",其中素有"蟹中之王"美称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更是驰名中外。
阳澄湖得名,一说,因宋代一湖畔杨姓积善人家而得名。一说,与湖畔“巴城”一样,也是春秋湖边卫城的原因而得名。我以为前一种说法颇不确,后一种可能性较大。
阳澄湖是太湖下游的最低洼处,称为“阳澄湖淀茆区”,苏州治水,往往抓手就是阳澄湖淀茆区的泄洪通道,现在主要有五大通江水道,即娄江(含浏河)、七浦塘、杨林塘、白茆塘、常浒河。
10.澄湖
澄湖又名沉湖或陈湖,由吴中区、昆山市、吴江区三地共辖。因“该地古为陈县(或云陈州)而名陈湖”。湖畔寝浦禅林寺内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铸钟刻有“天宝元年地陷成湖”,故名沉湖,属泻湖型,为古太湖一残迹。
我认为“沉湖”的说法比较妥当。情况与独墅湖略同,方位也相距不远。“古陈州”无考。澄湖为苏州周边较深的湖泊,民间说湖中有“涌”,即暗浪也。我的老同事周明德先生驾驶校办厂机帆船,在澄湖遇到狂狼,惊险至极。现在澄湖主要以生态渔业为主。
澄湖文化遗址在苏州市区东南25公里处的吴中区车坊至淞南之间,1974年南京博物院和吴县文管会联合发掘,遗址时间跨度上从原始文化遗存、几何印纹陶遗存和汉至宋各代的文化遗存。约有古井千余口.澄湖古井发掘中,出土的原始文化遗物十分丰富,并以汲水的盛器为主。摹拟动物形态的鸡、鸟形提梁壶、猪形壶、鳖形壶、皮囊壶,图案精致的彩绘陶器、漆绘陶器,以及刻有陶文符号的鱼篓形罐,都闪耀着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