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苏州水名考略湖泊篇之一之太湖

标签:
文化苏州水名考略湖泊太湖 |
分类: 苏州夜话 |
湖
——苏州水名考略湖泊篇之一
我楚狂人
一、湖泊篇
(一)湖
湖:湖泊,四周为陆地的广阔水域。苏州的湖特别多,有资料统计不下七八十个。著名的有太湖、石湖、金鸡湖、独墅湖、尹山湖、莺脰湖、汾湖、阳澄湖、澄湖、淀山湖、昆承湖、尚湖等。下面简单看看这些湖名的由来。
1.太湖
太湖是苏州的母亲湖,是苏州水系的核心。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居第三。位于江苏省南部,北临江苏无锡,南濒浙江湖州,西依江苏常州武进,东近江苏苏州。太湖岸线,苏州辖区占大部分。
“太”,按照词义来说,就是大,很大,非常大,就叫做“太”。所以,太湖,就是很大的湖的意思。他的古茗“具区”也是这个意思。
太湖西和西南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以平原及水网为主。所以,太湖汇西来众水而东泄,成为素质地区的旱涝的枢纽。
太湖河港纵横,河口众多,有主要进出河流50余条。 太湖水系呈由西向东泄泻之势,平均年出湖径流量为75亿立方米,蓄水量为44亿立方米。
太湖湖水面积2338²,湖面形仪西突的新月,西南部湖岸平滑呈圆弧形,东北部湖岸曲折多湖湾、岬角。湖泊长68公里,最大宽度56公里。因泥沙淤积和人工围垦,一些岛屿分别与东、西庭山连体,近岸的则与湖岸相连成半岛,现尚存大小岛屿48座,以西洞庭山面积最大,为75²。
太湖上游集水面积1.9万平方公里,古有苕溪、荆溪两大水系汇水入湖,至今变化不大。苕溪水系源于浙江省天目山地,以东、西苕溪为大。荆溪水系源于宜溧山地和茅山东麓,可分为南溪水系、洮滆湖水系、江南运河水系,向东注入太湖。各水系间有南北向调度河道。江苏省境内湖西地区在江南运河以北截水入江后,入湖水系流域面积为6081²。
太湖古有进出河道260多条,东面有吴江十八港,为出湖港浦。由于多年淤积和人工改道,滨湖河港已不到200条。沿湖在东晋建有荻塘,唐宋建有吴江塘路等河湖分隔工程。1958年兴建了部分太湖环湖大堤,1977年进行续建太湖大堤(又称太湖控制线)。
据科学考证太湖真正面貌是一个海迹湖,地理上称“泻湖”。原来这里是一个大海湾,由于长江、钱塘江泥沙的冲积,长江三角洲不断向东延伸,海湾因湾被泥沙淤积成的沙坝所封闭而形成了太湖,以后在河水和雨水的作用下,海水逐年淡化,于是就成了淡水湖。因此也有人说他是“海的儿子”。
其实,太湖在古代是一个巨型湖泊,古太湖之大可以媲美云梦泽。苏州的大大小小湖泊,除了个别说是陆沉造成的,如独墅湖、澄湖之外,可以说是都是古太湖的残留,近的如石湖、尹山湖,远的如淀山湖、昆承湖,无不都是古太湖的淤积残留。即此,我们可以想象古太湖有多大。如果说太湖是“海的儿子”,那么这些湖泊就是“太湖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