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话说苏州繁荣千年后记 |
分类: 苏州夜话 |
繁荣千年的苏州
——话说苏州后记
我楚狂人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已经写了苏州的很多事情,如苏州的街巷(见《古吴钩沉》)、苏州的佛寺(见《苏州伽蓝》)、苏州的道观(见《苏州宫观》)、苏州的儒教遗存(见《苏州儒宫》)、苏州的廉吏、苏州的老井等等。这一次写《话说苏州》主要想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再来看看苏州这一座历史名城。所以,我从“吴”字起手,接着就先说苏州历史上几部比较有影响的方志,再写对苏州发展产生比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最后写了几个重点问题:苏州的城门、苏州子城、苏州水。实际上,我有点为以前的文章补遗的意味。
苏州繁荣千年,这在全国的城市中极为少见,这些我已经在前面的文章中说到。我以为苏州能保持千年繁荣,无非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苏州这个地方很神奇,千百年来没有毁灭性的大的自然灾害,没有大地震,海啸更轮不到,大风洪水往往绕道走。这是占了天时。
苏州地处太湖之滨,近长江出海口,水土丰饶,物产丰富。自三国孙吴之后一直是全国的粮仓。但是苏州长期以来不是政治中心,遭到的毁灭性打击的风险相对小一些,但是又是江南的“副中心”,或者说是经济中心。这样的定位很适合“闷声发大财”。这就成全了苏州这个今天的“地级市之王”的地位。这是占了地利。
苏州自古人才辈出,这是举世皆知的,即使是科举,苏州也是独领风骚。科举时代的状元之多,全国城市无可望其项背。即使今天,全国的两院院士也是苏州最多。清初苏州名士汪琬把状元称之为“苏州特产”,是玩笑话,也是真话。这是占了人和。
这样的苏州,繁荣千年就是必然。
新一代苏州人,当以故乡为自豪。延续苏州的辉煌,这是我们苏州人的历史责任。
底蕴深厚的苏州必将更加辉煌。
北寺塔
临顿河北口
苏州博物馆门口
苏州文庙大殿,宋代古建。
万寿宫大殿,清代古建。
玄妙观方孝孺无字碑
玄妙观三清殿,宋代古建。
同德里民宅
金鸡湖,本图片来自网络。
太湖石公山水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