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城门14南门

标签:
文化话说苏州城门南门 |
分类: 苏州夜话 |
苏州的城门14
——话说苏州之二十三
我楚狂人
四、无中生有的南门
历史上苏州没有南门,但是现在确实是有南门,而且是古城区南端最重要的通道,与人民路的南延段关联接通吴中区,直至吴江区。
人民路的古城区最南端,也就是新市路到人民桥的一段,是解放以后出现的。这段路是1951年苏州城南开物资交流大会时新建的,同时辟南门,也就有了护城河上的人民桥。
南门,从来没有城门。说是南门,实际上只是城墙上开了一个豁口。真正重要的是人民桥的出现。人民桥完全取代了偏处一隅的吴门桥,直接沟通了城外青旸地工厂区与城内的交通,很快就成为城南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人民桥至今已经是第三个“版本”,三个版本为1951年版、1977版、2003年版。
1951年版,全长42.25米,宽6.71米,5孔,中孔距正常水位为4米。1950年9月动工,1951年9月30日正式落成,是解放后苏州新建的第一座桥梁。人民桥建成之后,原先农田片片的南门内先后兴建了工人住宅区、工人文化宫、商场等建筑,还举行过苏南城乡物资交流大会。
1977年版,1977年12月26日通车,工程历时6个月,为三孔钢筋混凝土悬臂T型梁结构,全长62米,其中左右旱孔跨度各14.6米。桥宽22.62米,其中车行道16米,左右两侧人行道各宽3米。1993年8月进行部分改建,增加桥南坡引道148米,车行道改小方石路面为沥青路面。桥北旱孔改为机动车回车道,桥北堍新建一条地下人行、自行车通道,同年10月30日竣工通车。 第二座人民桥造好后,因为桥的南堍与南门路作了立交处理,南门路东来西往的汽车可以从人民桥旱桥桥洞通过,人民桥因此成为苏州机动车立交桥。
2003年版,工程2002年8月开工,2003年5月竣工。桥墩为钻孔灌注桩基础,简支板梁。全长316.11米,8孔,主桥3孔跨古城河,北侧引桥2孔,其中1孔为回车通道,南侧引桥3孔,其中2孔跨南门路成立交。桥宽45米,双向六车道,两侧有慢车道和人行道。人行道上架有廊棚,为苏州第一座现代廊桥,成了苏州的一处新景点。
很长一段时间,人民桥轮船码头苏州水上交通枢纽。
开辟南门的时候出土了一块“蛇门”的楷书碑,也不能确定这里就是蛇门旧址,这就像是虎丘塔出现了朱明寺碑,不能说虎丘山寺就是朱明寺,一样的道理。因为碑是搬得动的。再说,有楷书的时代,已经没有蛇门了。所以,南门与蛇门无关。(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