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城门3胥门

标签:
文化话说苏州城门古八门胥门 |
分类: 苏州夜话 |
苏州的城门3
——话说苏州之二十三
我楚狂人
2.胥门
胥门,伍子胥造阖闾大城之古八门之一,位于城西,正对胥江口。
关于胥门城门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苏州民间的说法,说是为纪念伍子胥建城之功;一种说是因胥江得名,胥江又因大禹之贤臣“胥”而得名。太湖中有胥山,即为纪念胥治水之功。
我认为前一种不合理,应该以后一种为准。伍子胥主持造城,把自己的名字命名城门,这是一种僭越,而且是很严重的不臣的行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胥门与再往南的盘门一起,是苏州仅存的两座老城门。至于金门则是民国年间新开的城门,最多只能算是“类古董”。
老胥门门洞作东西向,《苏州府志》云:“胥门,西门也,在阊门南,一曰姑胥门。”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明清屡经重修。
苏州古城门皆水陆并列,惟胥门正对胥江,为防太湖洪水进城,春申君堵塞了胥门水门,但是好像唐代有重开了胥门水门,宋元以后就无水门。陆门原有元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的瓮城,民国时期拆去。现存门洞由三道砖砌拱券组成,第二道与第一、三道垂直相交砌筑,结构与盘门陆门内门相同。拱门高4.65米,宽3.3米,纵深11.45米。东向(城内)尚存横额,“胥门”二字已毁。门洞左、右残存垣长约65米,残高7.2米,砖石尚较完整。西向(城外)砖石保存甚少。
老胥门斜对胥江口,这里是旧苏州的水路要冲。京杭大运河苏州段还没有开通澹台湖航道之前,航道从阳关觅渡桥折入苏州宽阔的护城河南段向西,过盘门穿吴门桥到城角折入护城河西段,北行到胥门再折入胥江向西,到横塘古驿站再折向北,直达枫桥镇。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就是这样借苏州护城河通过的。
在面对老胥门的胥江口原有三孔大石拱桥一座,名唤怀胥桥,又称大日晖桥,极宏丽。但是此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拆除了,原因是这里水深流急,行船极危险,多有船翻人亡的事情发生。故拆除石桥,拓宽河口。老桥不在了,但是《姑苏繁华图》上可以见到其雄姿。
由于老胥门面对胥江河口,是个三叉港,自不能正对城门建桥,所以万年桥在老胥门外偏北的地方。
但是,我们儿时反而是看不见老胥门的。因为民国后期开始,老胥门不在要道口,逐渐冷落,被杂乱搭建的民居淹没。这里城外的接官厅和百花洲是早期苏北移民的集聚地之一,移民们有着强大的落地生根的生命力,他们燕子衔泥一般建起来的房屋生生把老胥门淹没了,直至近年整治环境才重见天日。但是,也正是这些杂乱民居的保护,老胥门才得以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