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与苏州3天平山与范仲淹

标签:
文化话说苏州范仲淹天平山 |
分类: 苏州夜话 |
范仲淹与苏州3
——话说苏州之二十二
我楚狂人
三、天平山与范仲淹
天平山,山名天平,大气磅礴,但是绝不是苏州最高的山。天平山海拔201米,而苏州最高峰穹窿山海拔达341.7米,比天平山将近高出一半。苏州第二高峰阳山主峰箭阙峰海拔达338.2米,也比天平山高得多。但是天平山是木渎景区诸山中最高的山峰,在灵岩、金山、寒山、花山诸峰中挺拔独秀。天平山山势险峻,怪石林立,于是在苏州人眼里就是高山了,登天平就是登高的代名词。天平山古称白云山,又名赐山。名天平,一说是山顶上白云地形平正,可聚百人;一说是因其“峰势峻极,上平于天”而得名;名白云山,或与山顶名“上白云”有关;名“赐山”,则是因为宋仁宗把天平山赐给了范仲淹;名“范坟山”,当然是因为范家祖坟在此的原因。
范仲淹的祖坟在天平山,也就是山麓的丽水府君墓。范文正公祠堂在这里,“先忧后乐坊”后的范公祠里供奉着范仲淹与他四个儿子的像,范公的四个儿子个个都是名臣。
苏州的范仲淹祠堂很多,到处有,但是天平山的范公祠无疑是最重要的,毕竟范家祖坟在这里。天平山范公祠又称忠烈庙,宋绍兴年间,因原祀范仲淹的忠烈庙所在地庆州为西夏所占,改建庙于天平山麓。忠烈庙存仪门碑亭与正殿两进,天平山的范公祠是一个方形的院落,进大门后见到院中是一方塘,方塘上架设石桥,直通享堂。这格局与苏州文庙的泮池和明伦堂颇神似,也许是有意为之。享堂正中是范仲淹的坐像,两侧壁上是范公四个儿子的刻像,简朴而肃穆。范公祠文革中被当做仓库使用,今年恢复,破坏尚不算厉害。
范公祠有诸多楹联书条石,以清代名臣宋荦所书楹联最引人注目,联云:
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此联概括了范公一生的文治武功和忧乐胸怀。
北宋庆历四年(1044),参知政事范仲淹因祖坟在天平山东麓,于例得置功德寺,于是奏请以白云庵改功德香火院,仁宗赐寺额及山,天平山因而又名赐山,俗称范坟山。白云庵在文革中一度被废弃,改成了餐厅,现在已经修缮一新。白云庵前古枫树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片枫树林,这是范仲淹的后人明万历年间的范临允栽种的,此人还是天平山庄的营建者。四百年前,范仲淹的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移植了380余株红枫于此,四百年过去了,至今还有140多株古枫留存。从此天平彩色枫成为苏州一绝。白云庵前的古枫林里,竖立着范仲淹的全身立像,供游人瞻仰。一九八九年,为纪念范仲淹诞生一千周年,在忠烈庙前重建“先忧后乐”坊,以表彰范公一生伟业。
白云庵之东紧靠天平山庄,天平山庄之东是咒钵庵,三群建筑联成一体,有长廊勾连。
天平山庄与咒钵庵是一组风格别致古建筑群,为明万历年间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始建,楼堂廊榭,依山而筑,既有园林之胜,更现山林之趣。园中的见山楼、鱼乐国等处都是别具匠心的佳构,岁寒堂现在是范仲淹纪念馆,1994年11月修复后对外开放。
咒钵庵东侧经“丽水府君墓”石坊,在印石之侧循桃花涧有墓道直达丽水府君墓,这是范家祖坟。范仲淹曾、祖、父三世都被追赠国公,故范坟又呼三太师坟。范家祖坟文革也经破坏,墓道上的石马石羊被推翻砸碎,现在已经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