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北流人刍议16东北文化拓荒者

(2021-05-08 07:09:21)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东北流人

流人的影响

东北文化拓荒者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东北流人刍议16

——清史札记补遗之二

 

我楚狂人

四、流人对东北产生的影响1

流人对东北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一影响也许出乎我们今人的理解。我把流人称之为东北文化的拓荒者,又是东北农商的启蒙者。

在流人的记载中,当时的东北是怎样的现状呢?

吴江才子吴兆骞的儿子吴桭臣称:“宁古山川土地,俱极肥饶,故物产之美,鲜食之外,虽山蔬野蓛,无不佳者。皆无所属,任人自取。”“江南科场案”流人桐城方拱乾称宁古风俗“臻无为之治”、“道不拾遗物,物遗则拾之置于公,俟失者往认焉”。吴桭臣《宁古塔纪略》亦称:“大率信义为重,路不拾遗,颇有古风。”杨宾在《宁古塔杂诗》上说:“石矶围平野,河流抱浅沙。土城惟半壁,茅屋有千家。泣月天边雁,悲风塞上笳。老亲忠信在,不减住中华。”

这些都是描写了东北边地淳朴的民风,但是从另一面来看,东北当时的文化还很落后,社会形态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据《研堂见闻杂记》写道,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来的不多。

类似的记载很多。这说明当时的东北边地地广人稀,十分荒凉。

1.东北文化拓荒者1

早在南宋时期,有“宋代苏武”之称的南宋名臣洪皓,在出使东北,被金人扣留的时候,已经在晒干的桦树皮上默写出《四书》,教村人子弟。这是可查资料记载最早的东北边地的文化传播。流人杨越在流放地在自己家中设立“读书草堂”,把《五经》、《史记》、《汉书》、《李太白全集》作为教材,义务教书育人。巴海将军请杨越到自己家中给两个儿子讲授汉学,受到启发后,办起了龙城书院——宁古塔第一所官学。

从上面的资料看,当时东北地区还是文化荒漠,流人们在拓荒。

流人们写作了最早的东北边地的地方史料,让人们认识了这些地方。这些著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杨宾的《柳边纪略》。

《柳边纪略》是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杨宾编写的一部全面叙写东北的地理学专著。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南宋洪皓的《松漠纪闻》之后又一部全面叙写东北的专著。给当时国人揭开了关东神秘的面纱,给后来史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史料。

杨宾取名《柳边纪略》的原因在于他要写的是“柳条边”以外的宁古塔地区。所谓柳边者,插柳为边,“高者三四尺,低者一二尺,掘壕于外,呼为‘柳边’,又曰‘条子边”。它是从清初顺治年间开始分段修筑,至康熙时陆续完成的一条柳树篱笆,是用来禁止关内居民越过篱笆打猎、采人参和放牧的。以后又起着限制汉民族出边垦荒的作用。它南自今辽宁凤城起,东北经新宾折西北至开原,又折而西南至山海关北接长城的一条,名为“老边”。又自开原东北与老边相接吉林市北的一条,名为“新边”。初设边门21座,后减为20座。每门常驻官兵为十数人,稽查行人出入,这就是历史上曾名著一时的“柳边”。当时柳边以外的地方主要是宁古塔辖境,黑龙江也属宁古塔管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