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互保综述9东南互保综述9之其他人物
(2021-04-19 07:03:33)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东南互保东南互保的重要人物及其他人物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东南互保综述9
——清史札记补遗一
我楚狂人
二、东南互保的重要人物及其活动6
7.其他人物2
浙江巡抚刘树棠
清云南保山人,字景韩,号仲良。监生出身。光绪十五年(1889)以江宁道迁江苏按察使。后历任福建、浙江、河南布政使。二十年授河南巡抚,兼署东河河道总督。二十四年调浙江巡抚。二十六年因教案解职。
安徽巡抚王之春
王之春(1842~1906) 字爵棠,号椒生,清湖南清泉县人。弱冠从戎,先后作为曾国藩、李鸿章和彭玉麟的部属,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历任山西巡抚、安徽巡抚、广西巡抚。曾出访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多次向朝廷上书自强新政。晚年因镇压四川余栋臣起义,特别是预借法兵镇压革命党起义,激起国内拒法运动而被解职,待罪京师,后迁寓上海。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月,遭爱国志士万福华谋刺未遂,被捕,黄兴、章士钊等牵连入狱,轰动一时。从此在政治舞台上湮没,回乡静居。光绪三十二年卒,葬于杨柳河黄屋山,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广东巡抚德寿(往后李鸿章北上议和,由德寿署理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
德寿(?-1903年),字静山,耿氏,汉军镶黄旗人,清朝官员。德寿,举人出身。光绪年间,历官贵州、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广东巡抚,光绪二十五年至二十九年(1899~1903年),三次代理两广总督,官至漕运总督。
未列名而暗中支持的督抚还有:
陕西巡抚端方
托忒克·端方(1861年—1911年),字午桥,号陶斋,清末大臣,金石学家。满洲正白旗人,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端方幼年时被过继给伯父桂清为嗣子,1889年,28岁的端方才正式受命做官,因其工作勤勉,仕途也还算顺利。1898年3月,在翁同龢与刚毅的保荐之下,端方第一次被光绪帝召见,由此获得了年轻皇帝的青睐。
戊戌变法中,朝廷下诏筹办农工商总局,端方被任命为督办。对当时“志大心切”的端方来说,这既是一个重大机遇,但同时也是一个厄运的开始。戊戌变法期间,端方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筹办的部门当中,他曾一天连上三折,其工作热情与效率,可见一斑。但是,戊戌变法很快被慈禧太后推翻,除京师大学堂予以保留之外,其他新政措施包括农工商总局一律撤销,端方本人也被革职。
宣统三年起为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入川镇压保路运动,为起义新军所杀。谥忠敏。著有《陶斋吉金录》、《端忠敏公奏稿》等。
1900年,慈禧向全世界宣战,带着光绪逃难来到了陕西。当时,端方任陕西巡抚。慈禧来了之后感觉还不错,于是端方就仕途顺利。后几年,端方先后担任了湖广总督,两江总督,湖北巡抚。但是没有想到,端方也同情东南互保。
四川总督奎俊
奎俊(1841年?-1916年9月2日),字乐峰,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历任工部屯田司郎中、福建延建邵道三品衔、福建兴泉永道、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署)、奎俊任山西布政使、山西巡抚、任兼管江南织造、龙江西新关税务监督、陕西巡抚、署江苏巡抚、四川总督、兼署成都将军, 官至吏部尚书、内务府大臣。宣统三年(1911年)庆亲王内阁成立时,奎俊任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1912年清室退位后,奎俊解职归乡。民国五年八月初五日(1916年9月2日)卒,派贝勒载瀛往奠,年七十四。
东南互保时奎俊任四川总督,有贪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