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互保综述6东南互保的重要成员及其活动之张之洞、李鸿章
(2021-04-16 07:54:38)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东南互保东南互保的重要人物及张之洞、李鸿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东南互保综述6
——清史札记补遗一
我楚狂人
二、东南互保的重要成员及其活动3
4.张之洞
关于张之洞我们以前已经说得够多,这里只说张之洞在东南互保中扮演的角色。
东南互保的条款基本上是张之洞与盛宣怀通气之后拟定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是张之洞提出了“应急预案”,即如果慈禧和光绪遇到“不测”之后,东南独立建立临时政权,并两次提出李鸿章出任总统。
请注意,这是“总统”,而不是“皇帝”、“摄政”之类的封建称号。也就是说,张之洞等人已经有了乘机改变政体,建立共和国的设想。这一设想意义深刻。联系到东南互保一开始就与孙中山联络,明显表达联合行动的意愿。这就是说,暮年的李鸿章、张之洞已经走出了关键的一步,他们已经走出了洋务派的范畴,有了旧民主革命的意识。据兆文钧《辜鸿铭先生对我讲述的往事》一文记载,辜鸿铭1900年曾向张之洞提出江南独立计划。辜鸿铭说:我提出江南独立计划,暂作缓冲,……我们好乘机尽快整军备战,并唤起举国人民同仇敌忾,.和敌人作长期战斗,保家卫国,北上勤王,争取获得最后胜利。
5.李鸿章
不管正史野史褒褒贬贬,李鸿章绝对是晚清第一流的厉害人物。我们这里只说李鸿章在东南互保的活动。李鸿章在这一事件中表现了一个老辣的政治家的老练和果决。我觉得全面评价李鸿章时一定不能忽略了东南互保。
从表面上看,东南互保中,盛宣怀穿针引线,荣禄煽风点火,张之洞出谋划策,真正一锤定音的则是李鸿章。
我们研究东南互保中的李鸿章,一定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乱命”“矫诏”说的发明者,二是应急预案中的总统人选,三是主动与孙中山联系,准备联合行动。其实这三点都非同小可。
当慈禧政权把宣战通知东南督抚时,李鸿章第一个旗帜鲜明地表态,覆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请注意,这就是李鸿章政治上的老辣,李鸿章始终用“乱命”、“矫诏”来称呼慈禧政权的宣战,实际上就是把东南互保抬高到政治正确的高度,显得义正辞严。而且进可攻退可守——慈禧政权垮台,可以取而代之;慈禧政权渡过难关,则可以退而为直臣谏臣。而此后的事态也是这样的进行的。
李鸿章的“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是东南互保正式启动的发令枪。不管现代人怎么看,当时李鸿章的声望无人可及。尽管为甲午战争背了黑锅,但是在马关条约谈判中的坚定、果敢,甚至挨黑枪之后的英勇,为他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甚至被外谋成为“东方俾斯麦”,被外国势力视为唯一有资格代表中国政权的人物。所以,李鸿章多次被推为应急预案中的总统人选。对此,李鸿章没有谦让,当然也没有“慨然允之”。也就是说默认了。曾经亲身考察过西方的李鸿章时有了乘机改编中国政体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