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互保综述2导火索、串连
(2021-04-12 07:28:32)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东南互保导火索串连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东南互保综述2
——清史札记补遗一
我楚狂人
一、东南互保的简要过程1
我们先把东南互保的事件过程简要梳理一下。
1.导火索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向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 俄罗斯帝国、 奥匈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西班牙帝国、荷兰殖民帝国、比利时王国十一国同时宣战。
在清廷尚未宣战之前,军机大臣荣禄向东南的洋务派督抚透露了消息,并说:不必重视北京的谕旨。荣禄把抵制宣战的主要希望寄托在地方督抚身上。“宣战”甫经决定,他即私告李鸿章说:“对北京的谕旨不必继续予以重视。”荣禄这一态度,引起了在京使馆各国使节的极大关注,他们认为:“荣禄正企图同汉族总督合作,并反对端王。”
在清室尚未向各国宣战之前, 两江总督刘坤一、 湖广总督张之洞、 两广总督李鸿章、邮政大臣盛宣怀等即商议如何保存东南各行省的稳定,避免列强有借口入侵;同时密议盘算倘若北京失守而天子、太后不测,当由李鸿章出任总统支撑局面。
2.串联
当时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邮政大臣盛宣怀下令各地电信局将清廷召集义和团民及宣战诏书扣押,只给各地督抚观看,并且电告各地督抚,不要服从此命令。而李鸿章时任两广总督,闻此讯,覆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此一电报也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时局日益糜烂,湖广总督张之洞随后提出“李鸿章大总统”方案:一旦北京不保,就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以主持大局。李鸿章幕僚刘学询并去信孙中山谓:“傅相因北方拳乱,欲以粤省独立,思得足下为助,请速来粤协同进行。”
随后,刘坤一、张之洞、 李鸿章、 闽浙总督许应骙、 山东巡抚袁世凯、 浙江巡抚刘树棠、 安徽巡抚王之春和广东巡抚德寿(往后李鸿章北上议和,由德寿署理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称东南互保,另外,陕西巡抚端方、 四川总督奎俊虽然没有加入东南互保,但是亦是支持东南互保。他们称皇帝敕令是拳民胁持下的“矫诏、乱命”,“乱命”一词是李鸿章精心选择的政治术语,李鸿章深知“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恐数千年文物之邦,从此已矣”,故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在东南各行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以为“乱民不可用、 邪术不可信, 兵衅不可开”“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 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