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戏剧概述32清代戏剧的影响2

(2021-04-10 07:34:26)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清代戏剧

影响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清代戏剧概述32

——清史札记之四十八

 

我楚狂人

四、清代戏剧的影响2

2.清代影响后世的主要剧种

乾隆时期的四大徽班进京,花部大兴。虽然雅部受到了压制,但是花部各家都受到了极大鼓舞,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徐扶明〈乱谈乱弹〉一文研究指出,「乱弹」又名「鸾弹」、「烂弹」、「乱谈」,本来就是「乱弹琴」的意思。其系指花部腔调剧种之音乐风格较活泼嘈杂,取其花杂之义,不类清音。所以,在清代不论梆子腔、西秦腔、吹腔、二簧调、弋阳腔或时调小曲等,都有以「乱弹」一词作为代称或自称的例子。而据乾隆朝江、浙剧坛之地方戏代表总集《缀白裘》的记载,其标目「梆子腔」者,收录了昆腔以外的各式腔调剧种。故花部乱弹,彼时似又可名为「梆子腔」。但这是因为南北戏曲声腔交流所产生的过渡现象。此「梆子腔」并非「秦腔」,而是秦腔或西秦腔与昆弋腔交化后所衍生出来的新复合声腔,由安庆、扬州班子演出,下启江、浙乱弹之二凡和三五七。

还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在地方戏舞台上长期传演,例如徐石麒的《胭脂虎》,陈二白的《双冠诰》,朱云从的《二龙山》、《龙灯赚》,严铸的《蝴碟梦》,盛际时的《胭脂雪》,李调元的《春秋配》等。其中尤以《双冠诰·教子》一出的影响广远。戏写小妾**(王春娥)为夫守节,代抚二娘之子成人,后儿子与丈夫一起衣锦荣归,她得到双份冠诰的褒奖。这是一个着力宣扬封建教化的戏。

由于乱弹的空前繁荣,不论是历史悠久的秦腔、川剧,还是活跃于民间的滩簧、的笃板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清朝中后期直至民国,不但是京剧逐步被尊为“国剧”,更有很多新的剧种成长起来,如活跃于浙江民间的“的笃板”成长为风靡江浙沪的越剧,无锡滩簧成为锡剧,苏州滩簧成为苏剧,上海滩簧成为沪剧,天津出现了评剧,此后百年的主要地方剧种无不得意于清代戏剧的这一剧变。

3.外来戏剧的影响之初

前些年,看到这样的资料片,那就是清代宫廷中拍电影的场景。这些电影“发烧友”中有光绪皇帝和他的爱妃珍妃。这就是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已经很深入。清代默念外来戏剧文化的影响已经开始。直至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文明戏”——话剧。外来戏剧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由此始。

清代戏剧的影响还在延续。(全文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