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诗学概述22诗纪事之《宋诗纪事》

(2020-11-01 07:37:09)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清代诗学

诗纪事

宋诗记事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清代诗学概述22

——清史札记之四十五

 

我楚狂人

四、清代诗学的其他著作12

3.诗纪事4

清代出现了两本影响很大的诗纪事,即厉鹗的《宋诗纪事》和陈田的《明诗纪事》。下面就说一说这两部诗纪事。

1)厉鹗与《宋诗纪事》

厉鹗(1692616日-17521017日),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此后,终身未仕。

厉鹗在词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为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在词派问题上,他推崇姜夔、张炎等人为首的宋词南宗,贬低辛弃疾等人的北宗。厉鹗以作为词好坏的标准。他主张在艺术特点上,词应该是幽隽清绮,婉约淡冷;作品蕴意上,词要适度表达作者纯正的情感,寄以不含俗态的清高志性。他与查为仁合编的《绝妙好词笺》成为继朱彝尊《词综》之后推崇南宋词方面最有影响的著作。另外,厉鹗也长于写诗,特别是五言诗。《清代学者象传》中称其:为诗精深峭洁,截断众流,于新城(王士祯)、秀水(朱彝尊)外自树一帜。厉鹗读书搜奇嗜博,钩深摘异,尤熟于宋元以后的掌故。

厉鹗著有《樊榭山房集》、《宋诗纪事》、《辽史拾遗》、《东城杂记》、《南宋杂事诗》等书。其中《南宋杂事诗》一书,采诸书为之注,征引浩博,为考史事者所重。

《宋诗纪事》凡100卷,录宋诗作者3812家及其小传。书中记载了与诗歌有关的事迹和人物。诗后列举了有关诗的本事。以事存诗﹐以诗存人。有关传记性质的事﹐列于作者小传之后﹑诗之前﹔有关诗的本事﹐列于诗后。无事可采﹑无他书徵引而又有多首诗的作者﹐则选录其一首或几首﹐故本书兼有诗选性质,效计有功《唐诗纪事》之体而又有所发展。

厉氏此书﹐访求积卷﹐除诗话﹑笔记外﹐有总集﹑别集﹑类书﹑史书、方志﹑金石﹑碑帖﹐网罗丰富。他所引的个别书﹐今天已不易见到。厉氏对於前人著述中有关宋诗作者的一些评述﹐做过博稽深订”(自序)﹔对于作者有疑问的诗篇﹐于诗后间加按语说明。此书前后历20年方成。《四库全书总目》﹑陆心源《宋诗纪事小传补正》﹑今人钱钟书《宋诗选注》先后举出其重出互见﹑失考误考﹑开错书名﹑删改原诗之处多处。此类例证﹐现在仍时有发现。然而此书仍不失为一部重要的资料汇编。

此书问世后﹐宋代遗文轶事又陆续出现。清末陆心源(1834年~1894)继起﹐辑《宋诗纪事补遗》100卷﹐复增宋诗作者约3000家。《补遗》疏漏较多。

《宋诗纪事》有清乾隆原刊本﹑《万有文库》第二集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排印本﹐《宋诗纪事补遗》有清末刊本。

《四库全书》所载:《宋诗纪事》·一百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厉鹗撰。鹗有《辽史拾遗》,已著录。昔唐孟棨作《本事诗》,所录篇章,咸有故实。后刘攽吕居仁等诸诗话,或仅载佚事而不必皆诗。计敏夫《唐诗纪事》,或附录佚诗而不必有事。揆以体例,均嫌名实相乖。然犹偶尔泛登,不为定式。鹗此书裒辑诗话,亦以纪事为名。而多收无事之诗,全如总集;旁涉无诗之事,竟类说家。未免失於断限。又采摭既繁,牴牾不免。如四卷赵复《送晏集贤南归诗》,隔三卷而重出。七十二卷李珏题《湖山类稿》绝句,隔两卷而重出。九十一卷僧惠涣《送王山人归隐》诗,隔一卷而重出。四十五卷尤袤《淮民谣》,隔一页而重出。二卷杨徽之《寒食诗》二句,至隔半页而重出。他如西昆体、江西派既已别编,而月泉吟社乃分析於各卷,而不改其前题字。以致八十一卷之姚潼翔於周暕《送僧归蜀诗》后标前题字,八十五卷之赵必范於赵必象《避地惠阳诗》后标前题字,皆不免於粗疏。又三十三卷载陈师道,而三十四卷又出一颍州教授陈复常,竟未一检《后山集》及《东坡集》订复字为履字之讹。四十七卷载郑伯熊,三十一卷已先出一郑景望,竟未一检《止斋集》证景望即伯熊之字。五十九卷据《齐东野语》载曹豳《竿伎诗》,作刺赵南仲,九十六卷又载作无名子刺贾似道。八十四卷花蕊夫人《奉诏诗》,不以勾延庆《锦里耆旧传》互勘。八十六卷李煜《归宋渡江诗》,不以马令《南唐书》参证。八十七卷《永安驿题柱诗》,不引《后山集》本序,而称名媛玑囊。又《华春娘寄外诗》,不知为唐薛涛《十离》之一。陆放翁《妾诗》,不知为《剑南集》七律之半。英州《司寇女》诗,不知为录其父作。皆失於考证。然全书网罗赅备,自序称阅书三千八百一十二家。今江南、浙江所采遗书中,经其签题自某处钞至某处,以及经其点勘题识者,往往而是,则其用力亦云勤矣。考有宋一代之诗话者,终以是书为渊海,非胡仔诸家所能比较长短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