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清代诗学清诗话《姜斋诗话》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清代诗学概述5
——清史札记之四十五
我楚狂人
二、清诗话2
《清诗话》是近人丁福保编辑的清代诗话著作丛书。编者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祜。江苏无锡人。《清诗话》有署名严伟的序文。清人何文焕有《历代诗话》;丁福保继之编成《历代诗话续编》,所收诗话止于明代。而《清诗话》也可以看作是《历代诗话续编》的延续。
《清诗话》收录清代诗话共四十三种五十一卷,虽未为完备,但一些重要诗话基本都已收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其中王夫之《姜斋诗话》、叶燮《原诗》、沈德潜《说诗晬语》及王士禛、赵执信、翁方纲诸作,都是清代诗论中的代表作品。
此书亦有不足,即版本失择,校勘疏漏。1963年上海中华书局整理重印此书时,郭绍虞撰写《前言》,对所收诸作均作扼要介绍。而于版本源流,考析尤详,可补丁氏之不足。同时删去原附明人王兆云《挥麈诗话》一种。
下面简介清代的几部重要的诗话;
1.《姜斋诗话》
《姜斋诗话》是王夫之的诗话,这是后人将王夫之所著《诗译》、《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合编而成。这是是王夫之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文章从艺术形象、艺术真实、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等四个方面概括船山诗论的理论内涵,指出其艺术理论的历史功绩与现实意义。
《姜斋诗话》共四卷,收入王夫之诗论三种。卷一为《诗绎》,计十六则,论《诗经》艺术及对后世的影响。卷二为《夕堂永日绪论内编》,计四十八则,泛论一般诗艺。卷三为《南窗漫笔》,计三十二则,点评时人诗作。
王夫之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及现实性,以继承《诗经》的“兴、观、群、怨”为旨归;以创作必须有作者生活经历为基础。《姜斋诗话》 3卷,包括《诗译》、《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外编》和《南窗漫记》。他认为:“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姜斋诗话》)他强调诗歌必须重情重意,情景交融,认为“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同前)。他认为文学创作,人各有特色,不能强立“门庭”,强立“死法”,党同伐异,趋于模拟。他说:“诗文立门庭使人学己,人一学即似者,自诩为大家,为才子,亦艺苑教师而已。”因此,对明代前、后七子和竟陵派的批评尤其激烈。这些对于清代文学理论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