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清诗性灵说袁枚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清诗概述51
——清史札记之四十四
我楚狂人
四、清诗流派21
4.性灵说4
(1)袁枚和他的诗4
其四,哀悼诗。
袁枚哀悼诗的创作贯穿诗人从青年到晚年的全部创作阶段,其真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充分体现了“性灵说"的诗歌主张。
袁枚反对使用生僻的典故“用僻典如,请生客入座,必须问名探姓,令人生厌。”主张用典“无填砌痕”,并力求达到“用典如水中着盐,但知盐味,不见盐质”的效果。如《哭蒋静存编修》中 “死解玄言王辅嗣,生能经世贾长沙。”《同年沈文悫公挽词》中“遭际诗人有,如公古未曾。钟期逢圣主,尧舜作吟朋。” “诗律长城在,群儿莫诋呵。”“王辅嗣”即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王弼,“贾长沙”即西汉初年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钟期”即春秋时的钟子期,“尧舜”乃上古明君, “长城”指抗敌御边的南北朝名将檀道济。以上诗句中皆选取比较著名的历史名人及文化名人,既具有典型意义又免去了生僻用典而导致的艰深难懂的尴尬,亦能形象地再现出蒋静存与沈文悫的才华与生平遭际,也更加突出了袁枚对故友的赞赏、惋惜与哀痛之情。典故与诗歌融会贯通,能让读者感受到用典带来的诗意之妙,又能不着痕迹,没有填砌、生涩之感。
袁枚在哀悼诗的创作中十分擅长使用对偶句,且逻辑严密、情感表达细腻。诗人以对偶句的形式,将心痛、哀伤、凄冷、孤寂与无奈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其创作手法成熟老练,既工整严密又不着痕迹,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提高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张力,使诗歌的审美意境更为开阔,尽显诗坛盟主之风范。
袁枚的哀悼诗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 序的使用。“序”能起到交代创作背景,积淀情绪的作用。能够对诗歌内容进行铺垫,补充说明,印证诗中所述事实,于是片段得到连贯,所抒发的情感有了明确的指向。因而一方面扩大诗歌的表现容量,同时又让诗更单纯,保持它本身短小的形式、抒情的性质和意在言外的美学特质。
诸多艺术手法的有效运用,形成了袁枚哀悼诗语言精炼、笔墨平实、形象鲜活、情感真挚、哀思绵长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且丰富了袁枚的诗歌创作理论,是袁枚诗歌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