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文工先生
(2020-08-22 08:14:01)
标签:
情感悼念文工老师传统文化 |
分类: 心香 |
悼文工先生
我楚狂人
昨晚,苏州文化局前任局长、苏州沧浪诗社前任社长魏家瓒先生在网上发布了消息,沧浪诗社前副社长、苏州传统文化研究会创始人之一的文工先生仙逝。
震悼!
文工先生,原姓刁,后弃刁姓,以名字为姓名。1959年到市五中任教,学科语文。文工先生仗义敢言,1968年6月,因为当时负责五中工作的支部书记卓爱山说了几句公道话,被打成“保皇派”被隔离审查,继而,1968年9月,被“关牛棚”。 1969年底,下放苏北“安家落户”,返城后到十四中任教至退休。
我认识文工先生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当时,周秦兄邀我到沧浪诗社做一次讲座,记得讲的是苏州遗民诗人,地点在当时市委大院的后面的张思良巷的一个院子里。在那次讲座上,我认识了文工先生。
真正与文工先生交往是在我到五中任教后,也就是退休前几年与传统文化研究会合作写作《苏州历史名贤》丛书之后,文工先生对弘扬传统文化的执着,对学问的较真,以及到了晚年依旧有着敏锐的思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工老师善书画诗文,一对老夫妇,满身书香气。
文工先生几乎把退休之后的所有心血都贡献给了苏州传统文化研究。苏州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高志罡先生回忆,当时文工、陆承曜贤夫妇去市委宣传部申办传统文化研究会的情景,深深打动了当时还是普通工作人员的高志罡。而这一申办,至今已经三十多年,坚持一年一本几十万字的《传统文化研究》,坚持彰显正能量,坚持苏州特色,坚持原创,坚持言必有据。一对普通退休语文老师,做成了这样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是一个奇迹。
到过文工、陆承曜先生家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条老巷子里的老校区,简单的小小两居室,可称陋室。两位老人住一室,他们的书和堆积如山的传统文化的稿件、资料、存书住一室。来客就在书山中走,俯拾皆是传统文化的稿件资料。两位老人乐在其中。六十岁退休,到九十多岁,无一日不与传统文化为伴。
一对痴情人!
文工先生仙逝了,前途可有文友?
愿陆承曜老师节哀,毕竟书屋还在。
谨以心香一枚,向传统文化的痴情人文工老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