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散文概述19狱中杂记

(2020-06-12 07:41:57)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清代散文

桐城派

狱中杂记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清代散文概述19

——清史札记之四十三

 

我楚狂人

三、桐城派7

3.桐城派的代表作简述1

我们这一代人,在1966年之前,对桐城派的印象并不清晰,因为当时讳言桐城派。其原因是因为“五四”以来的新派人物都是批判桐城派的。这一印象,直到我执教的高中语文课本中先后出现了方苞《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和姚鼐的《登泰山记》之后才有所改变,才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桐城派散文的看法。这已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事情了。这就像是对明“前后七子”“复古主义”的看法一样。明“前后七子”及其文学“复古主义”历来被文论家和文史学者作为反面形象树立。但是短暂进入高中语文教材的《报刘一丈书》,彻底改变了我的印象。宗臣的这篇文章叫人拍案叫绝热血沸腾,真正的好文章。

下面就以桐城派的这三篇散文,来体会桐城派散文。

方苞的《狱中杂记》记载了自己因为“《南山集》案”陷身刑部监狱时的所见所闻,客观而真实,抨击了当时司法的黑暗面。

《狱中杂记》的篇幅较长,这里不全文引用了,只做介绍。

《狱中杂记》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狱中瘟疫流行,死者甚众的情况和原因。作者亲眼见到死丽由窦出者,日三四人,狱中情状,惨不忍睹,随即运用对话方式,由杜君介绍详细情况,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瘟疫流行,死人之多更加骇人听闻。瘟疫流行的原因,一则房屋设备恶劣,旁四室无牖无窗,晴无天日,窑气不流通。二则犯人太多,系囚常二百余。三则狱中成法残酷,薄暮下管键质明启钥。四贼非人的生活环境,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再加上气候变化,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更加奇怪的是大盗积贼,杀人重犯”“染此者十不一二其骈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善恶颠倒,是非不明。由此不难想见狱中的一片残酷阴森的景象,作者已经勾画出了一幅人间地狱的图画。接着作者设问,由杜君继续作答,进一步说明犯人之多的原因以及其骈死,皆法所不及者的原因。封建统治者为着巩固其封建专制政权,实行恐怖政策,京师一地,监狱林立,法网密布,贪官暴吏们则趁机大发横财。他们为了榨取钱财,任意拘捕无辜,然后勾结起来,狼狈为奸,向囚犯肆意敲榨勒索。这样,有钱的可以消遥法外,无钱的就横遭追害,贫苦百姓更是冤沉海底,忧恨病死的不可胜数。最后,作者以同监的朱翁、余生及僧某等的遭遇证明杜君所谈属实,并以杜君亩泛讯之,众言同这才记下来,可见所记事实是确凿有据的,表现了对罪犯的同情和对官僚胥吏等的憎恨。

第二部分,进一步揭露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手段的狠毒和用心的险恶。管行刑的,明抢暗夺,毫无人性,就是对予判处死刑的犯人,也要处心积虑加以勒索。甚至连死人的头也要拿来做索取贿赂的资本。他们的残酷罪行,令人发指。管捆人的,捆绑之松紧,要看贿赂的多少而定,不满足他们的欲望,就残暴地摧残犯人,敲诈钱财的手段,无所不施。管施刑的也是如此,棍棒的轻重,看贿赂的多少而区别。他们认为从犯人身上榨取钱财是理所当然的,以得贿多少决定对犯人的待遇也是合理的。作者记叙了一系列的罪恶事实,有力地揭弦了封建专制时代黑暗政治的真相。

第三部分,揭发奸吏贪赃枉法的罪恶行为。揭发奸吏贪赃枉法的罪恶行为。作者先概括叙述老胥藏伪章,任意篡改文书的枉法情况,接着举出具体事饲说明官吏枉法受贿,使良民含冤屈死,坏人逍遥法外。在把持公仓一案里,胥吏受鳓千金的贿赂,居然敢私造上行文书,调换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代主犯受刑。当时的主谳者明知换了本章,错杀了人,但却不敢查问。这里,不仅表现了主谳者的丑态和卑怯心理,而且说明了只要保住官位就不管人民的死活,正是封建官僚的人生观。重贿千金的事件,作者没有目睹,但余在狱,犹见某姓,并写出狱中人相互指认的情况,可见这一骇人事件完全属实。此外,胥吏还借矜疑减等的机会,设法午弊,作者在狱中亲见郭四的事实,令人极为愤慨。凡四杀人的罪犯逍遥法外,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意色扬扬,若自矜诩,写出了杀人恶棍的嚣张气焰。作者对这种情况,不仅指斥渫恶吏忍予鬻狱,还责备一些良吏不追究实情,多以脱人予死为功,而开释了坏人,冤枉了良民,说明了这个时代的法律和监狱完全是迫害良民,助长坏人的气焰,作者慨叹其枉民也,亦甚矣哉,这是对封建统治罪恶的控诉。

第四部分,揭露胥吏狱卒和奸民相勾结牟利的事实,说明当时的监狱阴森可怕。露胥吏狱卒和奸民相勾结牟利的事实,说明当时的监狱阴森可怕。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概括说明当时监狱的黑暗,接着举出一件事实,李姓杀人系狱每岁致数百金,赦出后漠然无所事。刑部狱对于良民来说,完全是残酷阴森的人间地狱,令人体目惊心,而对坏人来说,则不但不可怕,而且是牟利的好地方。他们对监狱恋恋不舍,到不得不离开时,竟叹曰:吾不得复入此矣!’”“怅然而出,乍看这样的言行未免有些奇异,但事实确实如此,更足以说明当时监狱的本质。

这是杂记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如用方苞提出的古文义法来衡量,繁富的材料就是,即言之有物;井然有序的记叙就是,即言之有序

清代散文概述19狱中杂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