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戊戌维新26谭嗣同5

(2020-01-16 07:37:37)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戊戌维新

谭嗣同

仁学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关于戊戌维新26

——清史札记之三十五

 

我楚狂人

七、戊戌维新的相关人物19

3.谭嗣同5

5)《仁学》思想

当年,我在读清史时,为了更深了解谭嗣同,特地找来了《仁学》读了一下。我发现,谭嗣同的思想基础竟然是佛学,佛学的勇猛精进。而以此为底子,糅杂百家。我们可以先看看谭嗣同的《仁学》的序言,便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谭嗣同在《仁学》序言仁学界说二十七界说第二十五条中说: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宗之书,于西书当通《新约》及算学、格致、社会学之书,于中国书当通《易》、《春秋公羊传》、《论语》、《礼记》、《孟子》、《庄子》、《墨子》、《史记》及陶渊明、周茂叔、张横渠、陆子静、王阳明、王船山、黄梨洲之书。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来源中包括了经学、理学、佛学、诸子学和西学。经学提倡今文经学,理学提倡王阳明、陆九渊的心学;佛学提倡禅宗、华严宗、唯识宗;诸子学提倡庄子、墨子以及明末遗民王船山、黄宗羲等的思想;西学攻格致、算学、社会学。既有唯物主义也有唯心主义,既有自然科学又有社会科学,既有宗教、哲学又有政治思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融中西古今之学于一体的庞杂体系。

《仁学》的写作情况如下: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谭嗣同旋奉父命,入赀为江苏候补知府,在从北京去江苏任职的途中游历了天津、湖南、湖北等地,后在南京候缺期间,开始创作著《仁学》。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117,谭嗣同写成其重要著作《仁学》,它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

谭嗣同在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于南京闲户养心读书,冥探孔、佛之精奥,会通群哲之心法,衍绎南海之宗旨,成《仁学》一书,《仁学》是一部将哲学、宗教、科学冶为一炉,自成一体的学术著作,汇聚了谭嗣同短暂一生的学术研究成果。成书五十篇,分为二卷,五万余字。谭嗣同在而立之年就因参加社会革命而慷慨就义,也使得《仁学》成为他的学术绝唱。

《仁学》的思想大致这样:

《仁学》作为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在《仁学》中,谭嗣同指出世界是物质的原质所构成,其本体是,世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于的作用,故称他的哲学为仁学是万物之源;以太构成万物的本质,是不生不灭的;宇宙间各种事物只有变易,没有存亡,只有聚散,没有生灭 

谭嗣同对佛教思想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并且还进行学佛的实践,谭嗣同将他的研究、实践成果纳入《仁学》之中。谭嗣同认为佛学广大,六经未有不与佛经合故言佛教,则地球三教,可合而一。在谭嗣同看来,佛教积极入世、普渡众生的精神与孔孟救世之深心是一致的。度众生外无佛法。《仁学》一书,正体现出以佛法求世法、经世致用,积极入世的经世佛学思想。 

谭嗣同代表著有:《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谭嗣同在后世的评价很高。

新华网:戊戌变法虽然失败,谭嗣同也被杀,他的那种愿以颈血刷污政,视死如归的精神不仅直指清朝政府的腐败和黑暗,同时也为人民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后人永远去敬仰。

光明日报:(唐才常、谭嗣同)两人生前生同志,死同烈的誓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新浪新闻:同样是湖南人,同样是书生救国,稍早的曾国藩走到了传统人臣道路上的最高阶段,而菜市口引颈待戮的谭嗣同,则有一种以身殉道的悲壮。这种悲壮,终结了湘学经世致用精神在传统道路上的努力,开创了湖湘志士新的救国之路。 

梁启超称谭嗣同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

康有为曾经这样赞扬谭嗣同:挟高士之才,负万夫之勇,学奥博而文雄奇,思深远而仁质厚,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志锐。

关于戊戌维新26谭嗣同5

关于戊戌维新26谭嗣同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