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太平天国对手左宗棠 |
关于太平天国47
——清史札记之三十二
我楚狂人
四太平天国的敌对阵营26
2湘军淮军20
(3)左宗棠2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湘阴大水,左宗棠赈济乡邻。同年,胡林翼向时任云贵总督林则徐推荐左宗棠,但左宗棠因事未赴任。
1850年1月(阴历仍为道光二十九年),林则徐返乡,约左宗棠于长沙舟中相见;两人彻夜长谈,涉及古今形势、人物品评、“西域时政”(例如屯政、水利)等。后来,林则徐还与人谈起这次会见,称赞左宗棠是“不凡之才”
1852年(咸丰二年),当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省城危急之际,左宗棠在郭嵩焘等人的劝勉下,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出山。左宗棠在连天炮火中缒城而入,张亮基大喜过望,将全部军事悉数托付给左宗棠。左宗棠“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建议大都被采纳并立即付诸实施,终于使太平军围攻长沙三个月不下,撤围北去。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从此开始。
1853年(咸丰三年),左宗棠随张亮基入湖广总督幕府,张亮基调山东巡抚后左返乡。
1854年(咸丰四年)4月,左宗棠又应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抚幕府,长达6年之久。其时,清王朝在湖南的统治已岌岌可危,太平军驰骋湘北,长沙周围城池多被占领,而湘东、湘南、湘西广大贫苦农民,连连举事,此伏彼起。左宗棠焦思竭虑,日夜策划,辅佐骆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苦力支撑大局。同时,革除弊政,开源节流,稳定货币,大力筹措军购:军械、船只。骆秉章对他言听计从,“所行文书画诺,概不检校。”由于左宗棠的悉心辅佐和筹划,不但湖南军政形势转危为安,出省作战连连奏捷。
1855年(咸丰五年),御史宗稷辰疏荐左宗棠。
1856年(咸丰六年),左宗棠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之功,任命为兵部郎中,赏戴花翎。
1858年(咸丰八年),在骆秉章的保荐下,左宗棠加四品卿衔。
1859年(咸丰九年),樊燮京控案发,左宗棠被迫于当年末、次年初离开骆秉章的幕府。左宗棠出佐湘幕,初露峥嵘,引起朝野关注,时人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一些高官显贵在皇帝面前竞相举荐,咸丰帝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也因此而引起了一些人的忌恨和诽谤,特别是这次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的构陷,险些使左宗棠性命不保,幸得胡林翼、郭嵩焘、潘祖荫等人相助,才使一场轩然大波得以平息。
1860年(咸丰十年),在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并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
1861年(咸丰十一年),曾国藩疏荐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太平军攻克杭州后,清廷正式补授左宗棠为浙江巡抚(1862年1月
1862年(同治元年),左宗棠进军浙江,在随后的两年中,他在中法混合军“常捷军”、中英混合军“常安军”、“定胜军”的配合下,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1863年(同治二年)升闽浙总督。
1864年(同治三年)3月,左宗棠攻陷杭州,加太子少保衔,赐黄马褂。
在镇压太平天国后,左宗棠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1866年(同治五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亦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时逢西北事起,旋改任陕甘总督,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亦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
左宗棠后期的政治军事经历,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