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平天国29向荣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太平天国对手向荣 |
关于太平天国29
——清史札记之三十二
我楚狂人
四、太平天国的敌对阵营1
太平军金田起兵之后,开始清王朝还是使用八旗和绿营来对付的,但是八旗早已腐朽,仅存蒙古王爷僧格林沁指挥的八旗军尚有强悍的战斗力,清廷据以为拱卫京师的力量,不敢轻下江南,后来成为剿灭太平军北伐部队的骨干力量。于是江南作战就是绿营了。但是绿营屡屡失利,清廷不得不放宽对团练的管辖,于是在籍的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崛起,并成为太平军的主要对手。这一变化非同小可,汉臣掌兵从此形成。这一变化直接造成了清王朝的覆灭,直至影响到此后的好几十年。
1绿营、八旗1
(1)向荣(吉尔杭阿、赛尚阿、张国梁)1
太平军早期的主要对手是向荣。开始向荣并不是主将常受葛玮主将节制,但是他的主将往往不知兵,如赛尚阿。打仗的还是向荣。
向荣(1792-1856),字欣然。四川大宁(今重庆市巫溪县)人,寄籍甘肃固原(今属宁夏),晚清名将,官至四川提督、固原提督、广西提督、湖北提督(从一品),卒授一等轻车都尉(正三品)世袭,谥号“忠武”。有《向荣奏稿》传世。这样,《向荣奏稿》就成了后人了解向荣的第一手资料。
1851年(清咸丰元年)1月,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向荣率部前往镇压,围追堵截太平军于广西桂平、武宣、象州间。同年秋,太平军突围至平南,向荣率部追赶,在官村遭伏击,全军大溃,军械锅帐尽失。太平军乘胜突出重围,占领永安(今蒙山)。向荣与广州副都统乌兰泰部南北合围永安,由于意见不合,行动不协,进击不力,围攻半年未下。次年4月,太平军突围,出广西,入湖南,于1853年1月攻克武昌。他率部尾追,被授为钦差大臣,专办军务。同年2月,太平军弃武汉夹江东下,攻占南京,改称天京。向荣又率部尾追,于城东孝陵卫建立江南大营进行围困,并防止太平军向苏、杭发展。由于天京城大而所部兵力不足,故久攻不能破。1854年夏,从广东调来“红单船”50艘,与江北大营商定一半留泊镇江,另一半归他指挥,开赴南京上游。与此同时,派出兵勇进占太平(今安徽当涂),由此水陆依护,多次击败太平军水师及运输船队,使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接济受到严重威胁。1856年初,洪秀全、杨秀清从西征战场调集大军回救天京。江南大营四面被围,向荣调兵遣将,顾此失彼,战略上陷于被动。6月中旬,城外太平军越紫金山,直捣大营;城内太平军出通济门,抄截大营退路。各路清军抵挡不住太平军的进攻,纷纷败退。向荣遂放弃大营,经淳化镇退守丹阳,被革去湖北提督职,留任钦差大臣,继续督办军务。旋以年老多病,又遭此惨败,忧忿而死,葬于湖北黄梅向桥乡枯树岭。后代迁居于湖北黄梅向桥乡,伴祖宗长居。
《清史稿》:粤匪初起,向荣与诸帅不和,致无成功,援桂林、长沙,为时所称,故文宗终用之。其规江南也,近未破镇江、瓜洲犄角之势,远未清长江上游,无以制贼死命,数年支拄,暂保吴疆,固昧远猷,亦限兵力。和春继克镇江,又以援浙分兵,垂成之败,祸更烈焉。张国梁一时健者,使尽其用,功不止此。善夫胡林翼之言曰:“未扼贼吭,江宁原难遽复。”观湘军之所以成功,与向荣、和春等之所以蹉跌,兵事固无幸焉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