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太平天国人物李秀成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关于太平天国18
——清史札记之三十二
我楚狂人
三、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13
7李秀成(附李世贤、汪海洋)1
石达开离京之后,太平天国的最重要将领是新一代的李秀成和陈玉成,但是太平军的大好形势已经无法再现。说起来李秀成比石达开年长好几岁,陈玉成也与石达开年纪相当,但是他们就是比石达开资历低了一辈,这就是资格。
在现今的太平天国研究中,李秀成无疑是研究重点之一,特别是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李秀成的《自述》被权威学者罗尔纲推出之后,更成为太平天国研究的热点之一。
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初名李以文,汉族,出生于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
李秀成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和父母一起“寻食度日”,幼年从塾师舅父读书2年,粗通文墓。金田起义参加太平军后,他作战机智勇敢,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很快崭露头角。天京变乱后,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上的胜利,并建立苏福省、天浙省,并且抗击英法侵略者,中兴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称“万古忠义”。
1864年6月,湘军攻陷天京,李秀成被俘后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自述,追述自己的经历和太平天国的历史。8月7日被曾国藩杀害,年仅四十二岁。
(1)
太平军进天京之前,李秀成的战绩没有明确的记载,毕竟当时他的地位还比较低。但是进天京之后,李秀成逐步崭露头角。
根据李秀成《自述》,李秀成在太平军定都天京后,杨秀清亲自提拔李秀成为右四军帅,把守太平门外新营,不久,又升为后四监军,把守仪凤门外高桥。同年11月,李秀成随石达开赴安庆抚民,他“勤劳学练,生性秉直,不辞劳苦”“逢轻重苦难不辞”,“修营作寨,无不尽心”。1854年春,胡以晄攻占庐州府,李秀成被调往庐郡“守把安民”,并提拔为二十指挥。
1856年春,李秀成已升任地官副丞相,随燕王秦日纲解镇江之围,大败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又随军攻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解天京之围。1856年9月,天京事变后,清军乘机从各个战场反攻。李秀成入守桐城,率残军六七千人把守孤城。1857年春,李秀成与从宁郭郡来救的陈玉成在枞阳商定出奇兵制敌的计策,大破清军,并北上六安、霍邱,招得捻军张乐行、龚德树等,进封合天侯。
可以这样说,这时候的李秀成已经逐步成为独当一面的重要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