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鸦片战争战败原因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关于鸦片战争6
——清史札记之三十一
我楚狂人
三、战败原因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王朝毫无悬念地失败了。究其原因,有远因有近因。下面谈谈我的思考。
说起远因,或者是战略性的原因,就是清廷入主中原之后在科技进步问题上开了历史倒车。无论是被吹捧为“千古一帝”的康熙,还是自我陶醉为“十全老人”的乾隆,都是那样顽固地拒绝学习先进科技,故步自封。曾经在明末把先进火器传进中国的汤若望,在康熙时期只能陷于“历法之争”中,还身陷囹圄,差点被冤杀。乾隆以后,清朝开始实行全面的闭关锁国政策,一开始是四口通商,到后来只开放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其进出贸易,对出口货物的种类也多有限制。拒绝外国科技产品入贡,斥为“机巧淫技”。直到道光年间爆发鸦片战争,还是顽固抱残守缺。即使是林则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还是羞羞答答。而正其时,西方正经历工业革命,进入科技飞速发展的阶段,两者拉开了差距。这样,就出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
再说近因,也就是战术性的原因。我想不外乎这几点,也就是道光帝的举棋不定,对外部世界的不了解,海防的松弛,军队的腐败,等等。我们逐一简述。
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这场禁烟是道光皇帝亲自发起的,林则徐这个钦差是道光帝钦点的。但是当战事一旦不利,道光帝立即把林则徐撤职查办,诿过于臣下,叫人寒心。更叫人寒心的是继任者居然是禁烟的反对派琦善,明显就是对自己禁烟主张的否定。更叫人莫名其妙的是,既然已经开始在广东禁烟,东南海疆竟然全无戒备。除了调任福建的原两广总督邓廷桢有所战备,东南沿海都不重视战备,所以英军一沿海北上就一路荼毒,定海之葛云飞、吴淞之陈化成无一不是这种懈怠的牺牲品。既举棋不定,有无全局统筹,道光帝应该为战败负主要责任。
想当初,二十万八旗军竟敢发动对强大的明王朝的战争。如今四亿人的满清王朝竟然对数千英军畏之如虎。其腐败已经是再也遮掩不住了。其实从三元里、葛云飞、陈化成来看,民心、军心尚可用,但是顶层已经垮了。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前文说,长期闭关锁国,清王朝对外部世界全部了解,战败也是必然的。
必须说一点,其实西方列强的宗教渗透在这场战争中已经产生作用。康熙禁止基督教传播的决定没有得到真正贯彻,汉奸队伍已经形成。在这样水情复杂的东南沿海,没有带路党能行吗?可惜我们至今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见到有深刻的认识。我觉得,这个方面可以深入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