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康熙乾隆下江南10陈世倌

(2019-05-29 07:05:03)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康熙乾隆下江南

陈世倌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关于康熙乾隆下江南10

——清史札记之二十六

我楚狂人

三、有关的人与事6

5.乾隆驾临陈世倌家

陈世倌(1680—1758年),字秉之,号莲宇,浙江海宁盐官人,清朝名臣。陈诜之子。

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升侍读。历任山东、广东、顺天乡试主考官,后擢内阁学士。雍正二年(1724)出任山东巡抚,境内蝗灾严重,他先去各地察访灾情、吏治,然后到任,奖善惩劣,体民情、崇节俭、筑堤防,有政绩。后因故遭贬,治江南水利,督修孔庙。乾隆元年(1736)起任左副都御史,累迁至工部尚书。六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十三年,因拟旨误,罢职。两年后复原衔并兼礼部尚书,两次担任会试总裁。二十二年,以老乞休,加太子太傅。翌年卒,谥文勤。著有《学辩质疑》、《读书管见》、《宋十贤传》、《嘉惠堂集》等。

民间关于乾隆与康熙的关系传说颇多,所谓“偷龙换凤”的传说流传甚广,也就是说雍正偷换了陈世倌的儿子,这个儿子就是乾隆。这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利用生殖机关革命”。这种意淫汉人莫名其妙的通过生殖系统收回河山的故事着实让很多汉人满足了一番。这种意淫被金庸的《书剑恩仇录》敷演,让这种传说在年轻的一辈中更加广泛流传。因此乾隆访陈世倌私宅就被人说的很多。但是这一私访正史并无记载。

2008年两次去了海宁盐官镇,游访了位于盐官镇老街的陈家老宅双清草堂。双清草堂有许多关于乾隆私访陈家的传说。我当时有这样的记述:

双清草堂是清雍正朝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的老宅,就坐落在盐官老街上。海宁陈氏是真正的望族,其在清初的科甲之盛,冠绝一时。陈元龙的族子陈世倌是乾隆朝的文渊阁大学士,所以当时有陈氏“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的说法。而乾隆六下江南的后四次都到了海宁盐官视察海塘,这四次都驻跸在双清草堂的安澜园中,这种荣宠,连曹寅也不能望其项背。

双清草堂是前宅后园式的结构,我们从东备弄进西备弄出,充分体会了三朝宰相府的气派。导游向我们一一介绍了双清草堂的三件宝物,一是安放在安澜园中的一块九龙匾,这是乾隆御书赐给陈世倌母亲査氏的一品诰命匾。表彰査氏抚育三子均成大器。一是安澜园中的一棵600多年树龄的罗汉松,鉄干虬枝,苍健如故。还有就是陈列在西堂的书条石,大量的历代名家帖。我仔细看一下,还是二王帖为多。引人注目的是同时还展示了陈氏诸人的书法作品,确实非常有功力。陈元龙、陈世倌诸人本来就是能诗善书的。

双清草堂的安澜园原来叫做隅园,乾隆在初幸隅园后,即赐名陈氏园为安澜园,以志此行目的在使海水永安其澜。现在的安澜园已经完全没有当年的气象了,很小的庭院,随意堆几块湖石,连老罗汉松也似乎伸展不开手脚。据记载当年的安澜园有百亩之广(将近两个苏州留园大小),极其精美。入门水阔云宽,园内有百年古梅、南宋老树。当时著名诗人袁枚咏该园诗有:百亩池塘十亩花,擎天老树绿槎枒。调羹梅也如松古,想见三朝宰相家。难怪自命风流的乾隆一再驻跸于此园,甚至下旨将安澜园景物仿建于北京圆明圆中,亦称安澜园,并赋诗曰:安澜易旧名,重驻跸之清。御苑近传迹,海疆遥系情。来观自亲切,指示泊分明。行水缅神禹,惟云尽我诚。从此陈家安澜园身份百倍。

由于乾隆对海宁陈氏的格外荣宠,再加上“双清”与“双亲”的近音,再加上康熙所赐堂匾“爱日”“爱晖”都有孺慕双亲的意思,所以就有了传遍全中国的雍正帝“偷龙换凤”的传说,甚至海宁陈氏出嫁常熟蒋氏的女儿,其居住地被民间称为“公主楼”。鲁迅曾经嘲讽过这种传说,说是妄图通过生殖器夺回汉族江山。话糙理不糙。其实这种传说人们愿意相信愿意传,难道没有一点这样的心理因素吗!

雍正、乾隆两朝,钱塘江水患日益严重,特别是对富庶的钱塘江北岸威胁日益严重。这就是康熙六下江南是到杭州为止,而乾隆六下江南的后四次都到海宁盐官视察海塘的原因。也就是盐官的海神庙规格特别高的原因。

安澜,岂止是安钱塘之澜,更是安天下之澜。这就是帝王之心了。

以上就是我当年的记载。我以为,乾隆私访陈家或当有之,但是不是访亲,而是为了询问钱塘江水患。毕竟陈世倌是本地人,熟悉钱塘江水情,而且陈世倌更是一向对治水有研究。

关于康熙乾隆下江南10陈世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