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康熙乾隆下江南张鹏翮治河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关于康熙乾隆下江南7
——清史札记之二十六
我楚狂人
三、有关的人与事3
2.张鹏翮治河
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号宽宇、信阳子,清四川潼川州遂宁县黑柏沟(今四川省蓬溪县)人。清代著名廉吏,也是治河专家。
清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仕康熙、雍正二朝。历任刑部主事、苏州知府、兖州知府、河东盐运使、通政司参议、兵部督捕副理事官、大理寺少卿、浙江巡抚、兵部右侍郎提督江南学政、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江南江西总督、河道总督、户部尚书等职,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时人称为“遂宁相国”。
曾随索额图勘定中俄东段边界,为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作准备。1700年任河道总督,主持治理黄河10年,治清口,塞六坝,筑归人堤,采用逢弯取直、助黄刷沙的办法整治黄河,为著名河臣。
雍正三年(1725)于任上病逝,归葬遂宁。谥“文端”,祀清朝贤良祠、遂宁乡贤祠。
张鹏翮工诗善文,著有《冰雪堂稿》《如意堂稿》《信阳子卓录》《治镜录》《奉使俄罗斯行程纪略》《兖州府志》《遂宁县志》《治河全书》《关夫子志》《三国蜀诸葛忠武侯亮年表》《诸葛忠武志》等书。后人为之辑有《遂宁张文端公全集》。
张鹏翮是康熙后期靳辅死后长期主持治河的官员。1700年,张鹏翮任河道总督,正值黄河泛滥,水患连年。张鹏翮钻研治河理论,总结前人经验,博考舆图,仔细勘察,提出“开海口,塞六坝”的治河主张和“借黄以济运,借淮以刷黄”的治河设想,采取“筑堤束水,借水攻沙”的作法。康熙倚重张鹏翮治河,称他得治河秘要,谕大学士曰:“鹏翮自到河工,日乘马巡视堤岸,不惮劳苦。居官如鹏翮,更有何议?”
张鹏翮按治河方案指挥数十万民工治河,历时8年,黄、淮大治,漕运通达,下河连年大熟,人民安居乐业。他将治河经验写成《治河书》10卷,《中国水利史》列专章介绍,高度评价“这不仅于国计民生贡献巨大,而且就其科学水平,也居当时世界水利工程最先进行列”。
2014年8月,江苏省二河闸管理所为“二河始挖者、天下第一廉”张鹏翮制作了全身坐姿塑像,既进一步提升了二河闸的文化氛围,又增加了一处廉政教育的景点。
由于张鹏翮得到康熙的完全信任,也由于靳辅为治河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相对靳辅,张鹏翮受到的阻力相对要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