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定国12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李定国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关于李定国12
——清史札记之十五
我楚狂人
六、血战磨盘1
1.清廷三路入滇
必须说,李定国是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而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交水一战,战胜了孙可望,但是李定国没有处理好与孙可望余部的关系。这样,内部的离心力产生了。
交水大捷,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是白文选等部的临阵倒戈,但是李定国对他们并没有与自己的嫡系部队一视同仁。
交水大捷后论功行赏的时候,把原来孙可望的部队称为“秦兵”,而他跟随他的部下称为“晋兵”,招致不少原来孙可望部下的不满
孙可望投降后,向洪承畴献出了西南地区的地图,并且告诉了大西军的具体情况
公元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明永历十三年)二月,清廷决定分三路大军攻贵州:平西将军吴三桂同都统李国翰领北路军从四川进攻,征南将军卓布太领南路从广西进攻,靖寇将军罗托同大学士洪承畴领中路,从湖南进攻。本来大西军应针锋相对,可此时李定国正在永昌镇压王自奇、关有才叛乱,无暇反击,致使吴三桂陷遵义,罗托克占贵阳,卓布太占独山,构成对云南的合围。
七月,永历帝任命李定国为招讨大元帅,他才开始部署反击。首先他致书李来亨,让夔东十三家围攻重庆,牵制湘楚,然后派冯双礼、祁三升据贵阳附近鸡公背,拒敌中路,派李承爵壁垒普安黄草坝(贵州兴义),拒敌南路,派白文选据遵义孙家坝,拒敌北路。这一部署纯属消极防御性质。当时形势是,清军初入贵州,力量分散,如果李定国能集中兵力,攻破一路,战局或可扭转。李定国又中了洪承畴的缓兵之计。当冯双礼要求增兵入黔,出击贵阳时,李定国曾接到洪承畴的来信,称:“某本待罪先朝,志切同舟,惟俟吴王(指三桂)之至,合兵以听指挥,无烦王师远出也。”
九月,清廷增派信郡王多尼为三路统帅,进趋云南。至十一月,中路多尼部败冯双礼于鸡公背,陷安庆、曲靖,冯双礼被部下挟持降清。冯双礼是大西军著名大将,威望素著,又是当时大西军贵州部队的主要指挥者。冯双礼一败,贵州尽失。北路吴三桂败白文选于七星关。南部卓布太部逼凉水井,陷安隆,永历朝南路主将李承爵战死。定国闻讯,亲率主力三万人与卓布太决战。双方在炎遮河双河口摆开战场,激烈的盘江大战开始了。农民军英勇阻击,初战告捷。第二天,清军倾巢出动,大西军疏于防备,又刮起北风,金枪失火,燃起山茅野草,清军乘火势猛射,致使农民军全线崩溃。清军攻破了李定国的罗炎、凉水井大营,然后大肆屠杀大西军和当地百姓,军民被杀的不下三、四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