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定国2、3孙李矛盾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李定国孙李矛盾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关于李定国2、3
——清史札记之十五
我楚狂人
一、孙李之争
打个不不恰当的比方,孙可望与李定国在张献忠部的关系,就像是李渊时代的李建成和李世民。孙可望是张献忠养子,居长,长期以来为张献忠留守后方,大西政权建立后为众将之长。而李定国为张部第一骁将,称万人敌,战功最著,知名度最高。因此,孙李之争不可避免。而刘文秀是四大将中最具大局观的人物,情感上倾向李定国。艾能奇勇猛善战,倾向孙可望,四大将隐隐成为两派。张献忠战死后,四将军南下攻占云贵,推孙可望为主帅,孙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后孙可望主动挑动事端。
孙可望随着地位提高,个人野心逐渐膨胀,有自立之心。明御史任僎,投其所好,对孙可望说:“孙将军不如自己做一国之主,设置百官,发印钱币,颁布新年号。”孙可望听到后十分高兴
公元1648年(清顺治五年、明永历二年)四月初一,各部队同赴演武场集合,李定国部先入武场,军中按惯例放礼炮,升帅旗。孙可望指责李定国说:“你平日不把我放在眼里。“
此后,孙可望命刘文秀、艾能奇联合夔东十三家,反攻四川;李定国经营湖广。此期间,孙可望部下大将都督冯双礼暗中监视李定国,处处牵制。新会大战后,孙可望不派兵支援,断绝李部粮饷。直至李定国回军,孙可望命冯双礼阻击李部,孙李矛盾彻底激化。
二、贵阳定策
回顾一下,张献忠战死之后,四大将率军南下,公元1647年(清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正月,大西军向贵州进军。三月,连克贵阳、定番州、永宁州,贵州西部诸郡望风而降。
在贵阳,四将军对大西军今后的出路和策略进行了商讨。孙可望主张到广东南岭一代,若有危机可以出海
但是,联明抗清的实际行动还在此后几年得以实施,并没有立刻驰援逃亡中的永历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