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绍武始末3苏观生2

(2019-02-16 07:22:12)
标签:

文化

清史札记

绍武政权

苏观生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绍武始末3

——清史札记之十三

我楚狂人

二、苏观生误国2

2.拥立绍武

当时丁魁楚等人讨论立桂王朱由榔做皇帝,苏观生想和他们一道干。丁魁楚一向瞧不起他,拒绝和他商量,吕大器也把他训斥了一番。时为唐王的朱聿鐭和隆武朝的宫员逃到广州,而其他南明势力则在广东肇庆推举明神宗之孙、明思宗堂弟桂王朱由榔为监国。隆武二年(1646年)十月十六日,江西赣州失守后,朱由榔政权大惊,于十月二十一仓皇从广东肇庆逃往广西梧州,置广东全省于不顾。

于是,苏观生在广东权力真空与一众明朝藩王已由海路到达广州的情况之下,联同大学士何吾驺、广东布政使顾元镜,侍郎王应华、曾道唯等拥立朱聿鐭为监国。苏观生因拥戴有功,被命为首席大学士,封建明伯,掌兵部。

绍武政权兵力上除广东总兵林察所部以外,苏观生还招来了石壁、马玄生、徐贵相、郑廷球四姓海盗,借以增强绍武政权实力。 

隆武二年(1646年)十一月初八,朱聿鐭称帝的消息传到梧州,朱由榔政权大惊大怒,四日后回到肇庆,再于十八日登极称帝,改元永历,朱由榔立刻派遣兵科给事中彭耀、兵部主事陈嘉谟前往广州,到广州以后,他们用拜见藩王的礼节拜见朱聿鐭,详细地评论皇族的辈份、排行以及二王监国的先后次序,话说得很严肃,还一一指责了苏观生等人。观生怒,把他们抓起来杀了,彭耀、陈嘉谟都不屈而死。

苏观生再令陈际泰督师攻打肇庆。永历政权见调解无望,也调兵遣将,以广东学道林佳鼎为兵部右侍郎总督军务,夏四敷任监军,会同从韶州调来的武靖伯李明忠带领一万多名士卒迎击。十一月二十九日,内战正式爆发,双方在广东三水县城西交战,绍武政权的军队大败,陈际泰临阵脱逃。林佳鼎初战告捷,踌躇满志,命令士卒昼夜行军,直奔广州,企图一举扫灭绍武政权。绍武方面的总兵林察利用与林佳鼎同族和过去共事关系,采取伪降诱兵深入之计,指使四姓海盗伪降。林佳鼎轻信寡谋,依约率部乘船前往三山,突然遭到四姓兵的攻击。林佳鼎部所乘内河小船无法同四姓海上大船作战,被迫登陆迎敌。又因地理不熟,陷入了三尺多深的泥淖,结果一败涂地,林佳鼎和夏四敷溺死水中,李明忠单骑逃出,部下兵员几乎全军覆没,绍武军大获全胜。

3.迅速败亡

肇庆捷报传到广州,苏观生下令广州张灯结彩粉饰太平,开始重用小人关捷先、梁朝钟两人,潮州人杨明竞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自称有精兵十万满潮、惠之间,被委任为潮惠巡抚。梁朝钟对人说:朝廷里面有捷先,外面有明竞,有什么强敌不能铲平呢?

苏观生重用梁鍙,认为他有本事,让他做了吏科都给事中,他和杨明竞两个人大胆地收取贿赂,一天里就能推荐几十个人当官。 

苏观生本来无才略,总领朝廷内外的事务,昏天黑地。他招进海盗来守护广州,那些人在大白天杀人,把死人的肠肺挂在达官贵人的家门口示威,搞得城内城外人心惶惶。 

绍武、永历二帝自相残杀之际,由佟养甲、李成栋率领的清兵已取潮州、惠州,临近广州附近,并用缴获的南明地方官印,向朱聿鐭、苏观生发出潮州太平的错误信息。

隆武二年(1646年)十二月十五日,朱聿鐭幸武学,百官聚集,而此时,李成栋精选清兵300人,进入广州城北花山,又派10余人混入广州城,内应脱去头上的伪装,露出辫子,挥刀大呼大清军队到了,并斩杀一人,广州便满城崩溃,随即,大队清兵从东门冲入。

有人报说清军已逼近城下了,苏观生喝斥说:潮州昨天还有报告上来,清军怎么可能就到了这里?胡说八道,迷乱众听,斩了他!就这样一连三回。

不久,清军压境的战况得到证实,苏观生急令关闭城门,调兵作战。可是,精兵都派往肇庆方面去对付永历朝廷,一时调不回来。苏观生遂率领亲兵与清军激战一昼夜,清军本有撤退之意。 但内奸谢尚政旋引清军入城,广州即陷落。

苏观生跑到梁鍙的住处向他问计。梁鍙说:死吧,还说什么呢?于是观生进入东边的房子里,梁鍙进到西边的房子里,各自关上门上吊自杀去。苏观生怕他装假,稍停了一刻想听听他的动静。梁鍙故意用手按压咽喉,气往上涌,发出响声,又把几案推倒在地,过好长时间就一点声音都没有了。苏观生以为他真的死了,写下大明忠臣义固当死八个大字后,自缢死亡。第二天,梁鍙把苏观生的尸体献出投降了。

梁朝钟得知事变发生后跳进池塘里,被邻居救出后,又自杀了。朱聿鐭见大势已去,拖了一条被子混在乞丐当中,打算爬城墙逃走,但被追骑赶上抓获,囚于东察院。李成栋派人送来饮食,朱聿鐭拒绝,说:我如果喝你的一勺子水,有什么面目见先人于地下呢!后自缢而殉国,结束其四十日的统治。绍武朝的主要官员如何吾驺、王应华、顾元镜等降清,而广州内的二十四个明朝藩王则全数被杀。

4.历史评价

后来人对苏观生的评价并不高,因为实在不是一个救世之才。

黄宗羲:唐、桂之构,外惧方张,又生内忧。苏观生之罪,又何逃焉!然观生受思文特达之知,其立绍武也,与荀息之不食言,可以并称矣;岂仅仅修丁魁楚之隙哉! 

张廷玉:观生本乏猷略,兼总内外任,益昏瞀。自南都失守,列郡风靡。而赣以弹丸,独凭孤城,誓死拒命。岂其兵力果足恃哉,激于义而众心固也。迨汀、赣继失,危近目睫,而肇庆、广州日治兵相攻,自取两败。盖天速其祸,如发蒙振槁,无烦驱除矣。 

顾诚:绍武政权的建立,在历史上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它只能说明朱聿鐭、苏观生在日暮途穷之时,急于过一下皇帝瘾、宰相瘾罢了。

平心论,如在太平盛世,苏观生以其清廉耿直或许是一个好的州县长官,也仅如此了。 

后人将朱聿鐭、苏观生等十五人,葬于广州城北象岗山北麓。1954年因基建,迁葬于越秀公园木壳岗;1981年再迁葬于公园南秀湖畔。墓坐东向西,封土呈覆竹形,正面竖墓碑,中刻明绍武君臣冢,上款为光绪癸未(1883年)孟冬吉旦,下款为粤东绅士重修19633月广州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绍武始末3苏观生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