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集团5郑氏其他人
标签:
文化清史札记郑芝龙郑氏集团郑鸿逵等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郑氏集团5
——清史札记之十一
我楚狂人
二、郑氏集团其他人
1.郑鸿逵
郑鸿逵(1613年-1657年),原名芝凤(另据钱海岳《南明史》,原名芝彪),考取武举人时,改名鸿逵。字曰渐,又字圣仪,号羽公。郑芝龙之弟,排行第四,郑成功的叔父。随兄芝龙行于海上,受明朝廷招抚,祖籍南安石井,居晋江安海。明崇祯九年(1636年)登武进士,隆武时累官至定国公。郑成功举义,鸿逵归其属下,自将领一军守于晋江白沙岛。所著有《及春堂诗集》。
崇祯十三年(1640年)考取武进士,担任锦衣卫都指挥使。崇祯十七年(1644年)弘光帝,派他前往镇江防范清军,担任镇江总兵、镇海将军。弘光元年(1645年)郑鸿逵得知清军渡过长江,退往福建,中途于杭州遇见唐王朱聿键,一起回到福建。郑鸿逵打算以朱聿键继任南明皇帝,许多大臣认为应该先击败清军,再考虑即位之事;郑鸿逵表示不快点即位,会有其他人先行称帝。朱聿键因此被拥立为皇帝(隆武帝),郑鸿逵也因这项功劳,受封定虏侯,后来晋升定国公。不久,隆武帝命令郑鸿逵前往浙江进攻清军,郑鸿逵离开仙霞关没多远,就以等待补给为理由,不继续进军。隆武二年(1646年),鲁王朱以海政权被清军击败,郑鸿逵撤退,清军因此占领仙霞关。隆武帝得知消息,撤销郑鸿逵的爵位。十一月,郑芝龙决定投靠清朝,准备前往福州和贝勒博洛见面,郑鸿逵劝说郑芝龙退往海上,郑芝龙不接受。郑鸿逵只好率军前往金门,同时避免郑成功遭郑芝龙挟持,郑鸿逵暗中将他放走。
永历元年(1647年)和郑成功一起围攻泉州,但是清援军抵达,只得放弃围城,郑鸿逵返回白沙(在安海镇)。明年,前往占领揭阳。
永历五年(1651年)郑成功前往广州救援永历帝,郑鸿逵返回厦门防守,遭遇清提督马得功攻陷厦门,郑鸿逵率军阻截马得功后路。马得功以郑鸿逵母亲的性命要胁,因此郑鸿逵放走马得功。郑成功得知消息,严厉责备他,郑鸿逵于是隐居在白沙。
永历八年(1654年)清朝决定和郑成功和谈,并策封郑鸿逵当奉化伯,郑芝龙希望他出面劝说郑成功,接受清朝开出的条件。郑鸿逵认为郑成功抗清意志坚决,不可能说服;自己有脚病,也无心做官,婉拒郑芝龙的请求。
永历十年(1656年)清军进攻白沙,郑鸿逵退往金门。
永历十一年(1657年),在金门去世,享年四十五岁。
郑鸿逵虽说多次贻误战机,有拥兵自重的嫌疑,但是拥立隆武有功,且大节无亏,在郑氏诸人中还是比较好的。
2.郑芝豹
郑芝豹,泉州府南安县安平港(今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及南安市石井镇)人,郑芝龙的五弟,南明澄济伯。
崇祯年间邑庠生,加例入国子监太学生,官水师副总兵。
隆武政权建立,以军功,授左都督,封澄济伯。郑芝龙降清,郑芝豹与施天福守安平城。博洛进攻安平,郑芝豹仓皇出海。施琅降清,不自安。永历七年(公元1653年)十二月降清,在宁古塔囚禁至死。
郑芝豹基本上是一路跟着郑芝龙走的,只是降清比郑芝龙晚一步。
郑彩事迹已见《鲁王诸臣》篇,这里不重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