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齐门塘及其他——齐门内外之三

(2018-08-11 07:21:28)
标签:

文化

齐门

齐门塘

元和塘

洋泾塘

分类: 苏州夜话

齐门塘及其他

——齐门内外之三

我楚狂人

齐门外原有齐门外大街。这条“大街”只是沿河的一条很窄的小街,与娄门外大街相比,差了好几个档次。原先这里有三十九中,后来苏州的学校“集团化”,三十九中被谢衙前的三中吞并。我在陈墓中学的两位老同事调回苏州后就在三十九中任教。那时调回苏州不易,常常屈就“环上”的边缘地带学校,我的陈墓中学的老同事就有到三十九中、觅渡中学、新庄十二中、东环二十中等任教的,我也差点到横塘中学。可惜有些骨干教师的业务就此耽搁了。

随着齐门外的地貌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齐门外大街已经成为历史。

沿着齐门外大街向北,可以到洋泾塘。洋泾塘是河道名称,也就是齐门塘最近苏州护城河的一段。洋泾塘原有干休所,所以为人所知。现在不知变化如何,多年没有去过了。

齐门外大街沿着的河道俗称齐门塘。苏州各城门外大多都有这样的河道,阊门外“五龙会阊”就不说了,胥门外有胥江,盘门外有大龙港,葑门外有葑门塘也就是葑溪,相门外有相门塘,娄门外有娄江又称至和塘。

齐门塘,大名元和塘。其得名一说是因唐朝元和年间开凿而得名。一说因元和县所属而得名。现在新建的相城区行政中心为元和镇,现在叫做元和街道。据说因元和塘得名,不知是不是这样。

元和塘,又叫齐门塘。南起齐门外城河,北通常熟,全程途经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区、相城区和常熟市,自古以来是郡城苏州与常熟之间的主要水上通道,是阳澄河网一条重要排水、通航河道。近年来,水路改道,此段水路渐衰,洋泾塘河上又建了水闸,苏州段已不通航。

元和塘,在常熟一面被称为常熟塘,因古代常熟设州,故曾名州塘,是苏州一条重要的历史古航道。史料云,早在唐元和二年(807年),苏州刺史李素请于浙西观察史韩皋开常熟塘,自苏州齐门至常熟,竣工后改名为元和塘,以后宋、清至民国先后多次疏浚。建国以后,因航运需要,也对局部狭窄地段和市镇段进行拓浚,修建驳岸。

元和塘主要向东排水入阳澄湖,经调蓄后继续东排入江,部分北入常熟市环城河,折东经白茆塘入江,还有一部分南排苏州城河,折东经娄江入江。从这个角度看,元和塘是阳澄地区南北向的排水调节河道。元和塘为级航道,常年可通300吨级船队。元和塘全长39千米,其中常熟境内19千米,苏州市区境内20千米。目前,河道底宽25~30米不等,河底高0~0.5米,沿线无涵闸,河道水位一般在3.3米左右。途经区市工业发达,经济繁荣,其中相城区元和镇有著名的家俱城,渭塘镇有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城。

元和塘沿线两岸多为圩区,地势低洼,地面高程在3.0~3.5米。两岸数十条支流与之沟通。且东有昆承湖,西有南湖荡、六里塘,北与白茆塘、常浒河、福山塘相通,形成阳澄地区河网和内河航道网。元和塘东岸旧有石塘,皆用长方形青石筑成,以挡西水东溢,兼作驿道。沿途建有戴渡和张家甸馆驿。清乾隆年间,于十里亭(戴渡)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言子(言偃)的故里亭,中立先贤言子故里碑。明万历37年(1609年)常熟知县杨涟复筑元和塘,以石甃堤,人呼杨公塘,现已毁,仅留零乱石块,港口桥基隐约可现。常熟南门外元和塘上的永济桥始建于清康熙46年(1707年),为三孔石拱桥,现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以来,苏州对北部主要水域元和塘启动景观改造工程,通过S型彩虹桥、水幕电影、滨河步道等打造英伦与俄罗斯风情交相辉映的浪漫生态通廊,沿途两侧还将设置20个观光码头以及水幕电影,堪称异国小外滩

为了打造真正意义的立体滨水系统,相城区还将把休闲人行步道、滨河步道结合起来,并别出心裁地构思了S彩虹桥。全长880米的彩虹桥连接塔影桥至涅瓦河桥,全程由小高架组成,不仅起到了沟通河岸东西两侧的交通效果,更可以使游客穿梭于河道之上,移步换景,景随境变,全方位领略水城风情。

现在的元和塘相城段已经变身为旅游休闲河道。

齐门塘及其他——齐门内外之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