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江路5柳枝巷河胡厢使巷河

(2018-05-04 07:26:31)
标签:

文化

相门

平江路

柳枝巷河

胡厢使巷河

分类: 苏州夜话

平江路5

——相门访古之五

我楚狂人

二、平江路河网4

(四)柳枝巷河和河上的桥

柳枝巷河上有朱马茭桥、新桥里桥、南开明桥。南开明桥在仓街街面,朱马茭桥在平江路街面。南开明桥前已述,不重复。

1.朱马茭桥

朱马交桥旧名朱马茭桥。俗呼朱马高桥,位于大柳枝巷西端,跨柳枝巷河。传说春秋时初建,史料云始建于宋,宋《平江图》、明《水道图》、清《姑苏城图》均标注朱马交桥。宋《吴郡志》、明《姑苏志》、清康熙《苏州府志》录。桥名,缘于宋重马政,为之设茭草局,立栈以储茭草。而茭草色紫,恶紫夺朱,其义益显,故美其名曰朱马茭桥。后里人讹称朱马交桥。宋淳祐十年(1250)重建。《宋平江城坊考》卷四引通利桥桥拱石刻为证:星桥、朱马茭桥,年深坍坏,蒙运判府郑侍郎助钱三千贯,提举宝章判部赵郎中助钱二千贯,长洲判县龚郎中助钱一千五百贯,并系十七界会重行展阔建造。劝缘崇禧,上官右史,幹缘碧云庵僧守常,淳祐十年十一月朔题。据此,则当作当作。《说文》茭,干刍也,有粮料意,与字合。民国《吴县志》载:朱马交桥,在通利桥东侧。清康熙二十三年再建。”1982 年重修,为石板平桥,长6.2 米,宽4.1 米,跨径4.6 米,花岗石桥栏,中间书写桥名,沿河两岸设长条石栏。南北堍各有2 级踏步,中间各有3 块石条并列斜铺方便车辆通行。朱马交桥沿河下塘三号,为原外交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吴学谦故居。1955 12 21 日吴曾回故居察看,并与邻居合影。

清人钱彩章回小说《说岳全传》云:岳飞就是在此桥被秦桧爪牙抓捕,开启风波亭冤案。岳飞的贴身护卫“马后王横”在此桥被杀,血溅桥石,成为风波亭冤案的第一个遇难者。据说此桥石被苏州人珍藏。

平江路5柳枝巷河胡厢使巷河

2.新桥里桥

 新桥里桥 位于大柳枝巷石人弄。1981年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桥。

平江路5柳枝巷河胡厢使巷河

(五)胡厢使巷河和河上的桥

 胡厢使巷河上有胡厢使桥、唐家桥、中家桥、北开明桥。胡厢使桥在平江路街面,北开明桥在仓街街面。北开明桥前已述,不重复。

1.胡厢使桥

位于曹胡徐巷东端,跨平江河。宋《平江图》著录。《宋平江城坊考》载:“范、卢、王三《志》均著录。康熙《志》:“通利桥北”。《吴门表隐》载,胡厢使桥南有古太尉堂(即二郎庙,又名园通院。),明弘治时建,清嘉庆十六年(1811),江西吉安僧德士,字静兰重修。宣统《吴县志稿》:“清源妙道真君庙,在平江路胡厢使桥南,名古太尉堂。”注云:“俗云灌口二郎神庙,亦曰杨山太尉堂。”

平江路5柳枝巷河胡厢使巷河

2.唐家桥

胡相思桥东侧,跨胡厢使河,为条石平桥。宋《平江图》著录。《宋平江城坊考》载:范、卢、王三《志》均著录。康熙《志》:“胡厢使桥东侧。”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198412月修复,宽 3.3米,长4.4米。

平江路5柳枝巷河胡厢使巷河

3.中家桥

中家桥(原称钟家桥),位于胡相思桥东首的胡厢使巷沿河东面,为单跨石梁桥,与唐家桥东西呼应,桥南小巷称中家桥巷(原名财神弄)。

此桥为清同治十年(1871)重建,长8.1米,宽3米。桥北东侧临河尚耸立着一座保存完整的石牌坊,经查是清代为陶士龙妻高氏立节孝坊。这种古桥与古坊组成的人文景观如今已是难得一见的了。

平江路5柳枝巷河胡厢使巷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